鸕鶿

鸕鶿01.jpg

鸕鶿02.jpg

 

 

鸕鶿俗叫魚鷹﹑水老鴉烏鬼。在中國很多地方,人們稱鸕鶿為烏鬼,因其有著高超的捕魚本領。在一些地方人們馴化它們用以捕魚漁民稱之為魚鷹。除南北極外,幾乎遍布全球

 體長90厘米,最大可達100厘米。眼綠色,喉部大白點,頷下有小喉囊。嘴長上嘴尖端有鉤,適於啄魚善潛水捕食魚類漁人常馴養之以捕魚。羽毛黑色,有綠色光澤肩羽和大覆羽暗棕色,羽邊黑色,而呈鱗片狀腳黑色足部4趾相連全蹼足,是鳥類中所僅見。

鸕鶿03.jpg

鸕鶿04.jpg

生殖期中,下有大形白斑,頭及頸密生白絲狀羽。後頭部有一不很明顯的羽冠。夏季在近水的岩崖或高樹上,或沼澤低地的矮樹上營巢。鸕鶿在人工馴養條件下能正常產卵, 每年初夏進入繁殖期,每隻雌鳥可產卵620枚,其繁殖生態與家鵝相似。每窩卵25枚。卵白色而具藍或淺綠光澤。孵化期28天。雛鳥為晚成性。親鳥把捕捉到的魚貯在喉囊中,雛鳥將頭伸入啄食。幼鳥的下體黑色,雜以白羽。

鸕鶿06.jpg鸕鶿05.jpg

鸕鶿07.jpg

 

野生鸕鶿平時棲息於河川和湖沼中,也常低飛,掠過水。飛時頸和腳均伸直。

鸕鶿捕魚

鸕鶿08.jpg

 

鸕鶿是一種善長潛水捕魚的水鳥,天性聰明;灕江則是陽朔、桂林地區重要的河流,孕育豐富的水生動植物,許多灕江河畔的漁民就將鸕鶿加以馴化,作為捕魚的特殊「工具」,也成為許多人前往陽朔旅遊的參觀景點之一。

鸕鶿09.jpg

只要飼主往喉嚨一掐,鸕鶿就會將卡在脖子的漁獲吐出來。記者陳睿中/桂林報導

出生約35個月的鸕鶿,就已經開始具備捕魚的能力,灕江的漁父便會將鸕鶿的腳上綁上草環,並利用草繩束緊脖子,讓食道收縮。如此一來,鸕鶿就只能吞食較細小的魚,大魚則會留在食道內。待嘴巴內塞滿魚之後,漁夫就會勾住腳環把鸕鶿拉上船,然後把鳥嘴中的漁獲清空,再讓鸕鶿下水繼續捕魚,成為人類漁夫與鳥類「漁夫」相互合作的奇特景象。待鸕鶿幼鳥具有捕魚的能力之後,漁夫需要訓練牠們從小就習慣草環、聽從命令,還要不時利用小魚作為獎勵,經過約1個多月的訓練時間,小鸕鶿就可成為自己的得力助手。在遇到大魚時,幾隻鸕鶿會合力捕捉。它們有的啄魚眼,有的咬魚尾、有的叼魚鰭,配合得非常默契。除了白天獵捕之外,晚上利用燈光吸引魚群,更容易獲得豐碩的成果,有時一個晚上就能補上56斤的大眼魚、草魚或鯉魚。隨著時代的演進,現在在灕江上已經少有仰賴鸕鶿捕魚維生的人家

鸕鶿捕魚(20150313)

地點:桂林灕江或是支流遇龍江上
費用:台幣300500元不等(視行程而定)
時間:每次約40分鐘
由於鸕鶿捕魚僅是以表演型態呈現,因此有意參觀的旅客,多需透過當地旅行社、旅館或台灣旅行社協助接洽安排才能欣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陽光英文繪本讀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