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中國南方少數民族之一。據統計,廣西瑤族人口152.8萬人,占廣西全區總人口的3.06%,占全國瑤族人口的62%。在廣西81個縣市中,有69個縣市都有瑤人居住。

瑤族自稱有優勉金門布努拉珈等很多名稱。瑤族因居地不同,語言有别,文化差異,支系較多。主要有尤棉(盤瑤)、金門(藍靛瑤)、布努(背簍瑤)、格勞(白褲瑤)、拉珈(茶山瑤)、藻敏(排瑤)63種,他稱有390種,如盤瑤、藍靛瑤、紅頭瑤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稱為瑤族。ㄧ般瑤族人多通漢語、壯語,無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漢文。口頭文學極為豐富。 受居住地域限制,多數瑤族至今仍保留著原始的狩獵、捕魚和農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瑤錦、瑤服,古老的傳說,動聽的瑤歌,優美的舞蹈,獨特婚俗和宗教信仰。

 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與漢族地區比較,有過之而無不及。凡是進入瑤家的客人,都會受到尊重和熱情款待。饒有風趣的挂袋子瓜簞酒,是瑤家待客的典型禮節。客人到了瑤家,只要把隨身攜帶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挂鉤上一挂,就表示要在這家用餐。不用事先說明,主人自然會留客人在家裏就餐。如果不懂這個規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邊,主人就認為你還要到別處去,吃飯的事往往落空。 

  瑤族對祖先很尊敬,習慣在進餐之前先念祖先幾輩姓名,表示祖先先嘗後子孫才能受用。尤其對豐盛的餐食更是如此。每逢節日必備豬肉、雞、鴨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飯座次也有講究:老人和尊貴的客人須坐上座。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熱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雞冠獻給客人。瑤族在向客人敬酒時,一般都由少女舉杯齊眉,以表示對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為客人敬酒,被視為大禮。 
  瑤家待客慷慨大方,彬彬有禮。臘肉、山珍野味和土特產,是瑤家待客最常見的菜式。客席上,金黃厚實的臘肉奉為上品,主人會熱情地把大塊臘肉夾給客人。客人不管喜不喜歡,都應當接受,這樣主人才會高興。 
  瓜簞酒是瑤家招待客人的特製酒。這種酒用糯米製成。它釀成糊酒後,摻上清泉水或涼開水,飲用時用瓜瓢舀出倒在碗裏,連液帶渣一起喝下。酒度不高,香甜可口。用餐時,由家裏最年輕的姑娘斟酒盛飯,主人則頻頻向客人夾菜敬酒。此時,客人不必拘束過謙,應大大方方開懷暢飲。這樣,主人認為客人看得起瑤家,就會越發高興,備加親熱。如果拘謹見外,反而不受歡迎。 
  在達山瑤中,也喜用油茶敬客,遇有客至,都習慣敬三大碗。名為一碗疏、二碗親、三碗見真心。瑤族老人也喜歡飲茶,故茶水也是待客飲料。款待客人時,雞、肉、鹽一排排地放在碗裏,無論主客,必須依次夾吃,不得紊亂。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飯都由婦女代為裝飯。 鹽在瑤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瑤區不產鹽,但又不能缺少鹽。鹽在瑤族中是請道公、至親的大禮,俗叫鹽信。凡接到鹽信者,無論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丟開,按時赴約。 
瑤族節慶

瑤族盤王節 的由來 農曆十月十六日是瑤族最隆重的盤王節歌會。在遠古時代,瑤山評王和高王作戰。評王懸賞招賢,能取高王首級者, 願將最美麗的三公主嫁與他。不料第二天,一條名叫盤戶的彩狗竟啣來高王頭顱。評王不失諾言,將心愛的三公主許配彩狗,並封彩狗為盤王。新婚之夜,彩狗竟變成一個魁偉健壯的男子,公主大喜。以後,公主為盤王生下六男六女,傳下瑤家十二姓。有一天,盤王上山狩獵,不慎被一隻羚羊觸下懸崖身 亡。兒女們聞訊,捕到羚羊,剝羊皮製成長鼓,憤然起舞,以報父仇。以後,每逢這天,瑤民便匯聚一起,載歌載舞,紀念盤王。到今天,盤王節已逐步發展為慶祝豐收的聯誼會。青年男女則借此機會以歌道情,尋覓佳偶。 
  姑娘街,是瑤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春節後的第一個街期舉行。每逢這個街期、各族姑娘換上傃麗的民族服裝,從四面八方涌向集市。節日的小鎮,一派歡樂氣氛,在廣場上,各族姑娘圍成圓圈,在樂器的伴奏下歌舞。還有陀螺比賽也很引人注目。陀螺是用堅硬的木頭做成,比賽時,兩組相隔一定距離,各組的人輪流用自己旋轉的陀螺去碰擊對方旋轉的陀螺。擊中後被擊的 陀螺依然在旋轉者為勝。除此以外,街頭巷尾擺滿了五彩絲線、花邊、銀器、首飾等商品及各種美味小食。男男女女,熙熙攘攘,把大街擠得水泄不通。在歡樂的人流中,有身著桃花圖服裝,佩戴耳環,手鐲的 瑤族姑娘;有穿大領短衣、百褶裙,頸間套有三、四條項鏈的 苗族姑娘,有身著黑色衣褲,胸部佩戴大銀環——“批索的哈族姑娘,有身穿鑲有花邊,繡著美麗圖案服裝、頭戴銀泡泡雞冠帽的彝族姑娘。她們成群結伴,在集市上出售自己帶來的農副產品,並在貨攤前選購花邊,五彩絲線和耳環、手鐲等銀質首飾。夕陽西下,小鎮上人們陸續散去,而城外田野卻歌聲悠揚。
    趕鳥   每年二月初一,是瑤族人民的趕鳥節。年年到了這一天,不管天晴下雨,方圓五、六十里的山寨男女青年,穿上一色寶藍襯白鑲邊的節日民族服裝,扎著彩色的頭帕,套著繡花的鞋襪,撐著青布洋傘,一夥夥,一群群, 聚會山頭。對男對女,或四男四女,對坐於青草坪、岩頭上,或依偎茶樹、松樹下,甜蜜地對唱情歌、山歌、猜字歌、謎 子歌,從日出到月升,渴了,喝一捧清泉:餓了,吃幾個粑耙。鳥雀忘了歸巢,唱歌人不想回家,直到夜露溼透了頭帕, 他們才男送女,女送男、送過嶺,送過山,送一程,唱一段,快進寨門了,才含情脈脈,依依不捨地分開。這一天,青年們忙著趕會對歌,尋找知音;老年人便在家裏,把連夜舂出的糯米粑粑,捏成銅錢大小,戳在竹枝枝上,插在神壇邊或堂屋門旁,名叫鳥仔耙,任鄰居小孩們取食。說是烏雀啄了耙粑,就會把嘴殼粘住,再也不會糟蹋五穀了。到了晚上,耕山人過寨串火塘,品嘗各家的鳥仔耙,希望有個好兆頭。  
    倒稿節   農曆十月十六日,是瑤族人民傳統的歡慶豐收的日子。這時,稻子、紅薯、包谷、粟米等農作物都己收割完畢,瑤族人民把這一天定為倒稿節。在這一天之前,誰種誰收,不準亂割濫收,否則按鄉規民約處以罰款。過了這天,任何人可以上山下田收撿成果,誰收誰得,不得干涉。 
  倒槁節這一天,人口多的大瑤寨要舉行一次大規模的鬥牛賽,選擇大田或一塊平地做賽場,牽一膘肥體壯的水牯牛到賽場,牛角上係一紅綢結,吃完一倒稿飯:(一般是 雞。鴨、魚、肉俱全,僅次於春節),寨上的男女老少和請來的客人,紛紛來到賽場。主賽人宣佈比賽開始,寨上的青年小夥子自告奮勇地站出來,長輩們給他們頭上紮好英雄節,並講 一些吉利祝願的話。長者退場後,賽手們手持棍棒與牛角鬥,直到把牛斗得精疲力盡,自動退陣為止;到了晚上,男女青年自動集合在一起唱倒稿歌(即豐收歌)。一般有兩種形式: 一是約定一個坪場為歌堂,吃完晚飯,燒上一篝火,男女青年圍著篝火,縱情歌唱,二是小夥子在姑娘的大門口唱引歌姑娘在屋內唱迎歌,把小夥子迎進家裏,捧出瓜瓢酒(即 糯米酒摻涼開水,用瓜瓢去舀),擺上土特產,邊吃邊唱,通宵達旦。一般每首歌都帶有咪咪嘿,了啊也的配詞(謠語美好的意思)。充滿著喜悅、美滿、幸福的激情。透過唱歌,男女雙方情投意合的,離別時,他們除了贈送禮品,還留下對方的手電筒、背袋或提籃之類,這是要求對方下次再來,然後依依不捨而去。 
  幹巴節,是瑤族人民的傳統佳節,每節農曆三月初三舉 行。農曆二月下旬各村寨的瑤族人民便忙碌起來,商議節日活動的內容,然後各村分頭準備。上山狩獵的村寨,負責修理槍支、衝火藥、打碼子,做弓弩等。下河捕魚的村寨也置魚網、魚叉等器物。節日這天,天剛濛濛亮,原商定上山圍獵的村寨的成年男 子,手持火槍、弓弩,帶上耙耙等食物,上山圍獵,老年人和婦女則在家中宰雞殺鴨,染制各種糯米飯,舂耙耙,準備酒菜。男子上山獲得的野物,拿回來分配時,人人有份。要是獲不到野物,就會被人們取笑。尤其是門胞(小夥子)要被門煞(姑娘)所輕視,因此上山狩獵的門胞總是不辭艱險,千方百計地捕獲野物。原商議下河捕魚的襯寨也在黎明之前出發,男女老少結隊而去。捕到的魚蝦,也按戶分配,共用節日的歡樂。傍晚,人們回到寨中,互相串門,互相祝賀,取出香甜的米酒,吃著香味撲鼻的糯米花飯,用當天的獵物或魚,美美地飽餐一頓,但或多或少要留下一部分,挂在火爐邊上,烤成野味幹巴,用以招待最親近的人。晚上,男女青年圍在火爐邊,唱起動人的謠歌。 
    達努祖娘節瑤年,是瑤族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是當年的農曆五月二十九日。由於居住地區不同。各地習俗和穀物成熟日期也不完全相同,因此節日週期,並非一年一度,有的地區兩、三年過一次,有的地區三、五過一 腹A有的地區十二、三年才過一次。 瑤族人民十分重視歡度這個節日。節日前,家家戶戶,村村寨寨都要打掃衛生,收拾得乾乾淨淨。然後殺豬宰鴨,釀米 酒,做糯米耙粑,準備豐盛的節日食品。節日的廣場上,舉辦各種文體活動;有歌舞、武術。球賽 等等,內容豐富多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瑤族人民的銅鼓舞。它既是一種民族民間舞蹈,又是一種文娛比賽項目。每次出場二男一女。其中一男敲著銅鼓,表演瑤族的傳統舞蹈,另一男伴在側面敲鼓為他伴奏。女的手拿雨帽,手舞足蹈,在銅鼓手的後面為他做著扇涼的舞式,兩個互相配合表演。當鼓點 緊密、動作迅速,舞姿優美的時候,周圍群眾的掌聲、喝彩聲不絕。各組表演之後,人們爭相向最佳的鼓手敬酒、祝賀,並 贈予美名,譽為鼓王。跳完銅鼓舞以後,接著是點燃沖天炮,人們把事先做好的沖天炮,按一定距離,在廣場上擺上數十個,或上百個。若干男女同時動手點燃,一直點到最後一聲炮響為止,看在同一時間內,祡I的沖天炮最多,比賽時,場上鴉雀無聲,周圍觀眾,屏住呼吸,注視著點炮的人們。當炮 聲一響,接二連三的火光直沖天空,場上一片沸騰,人們蜂擁到優勝者面前,將他抬起來,拋向空中。 
    夕九節” 每到年三十晚,全國城鄉在歡度除夕。然而,瑤族人民的年三十晚卻在每年農曆的五月二十九日。他們稱為泣九,意即夕九節。 每年這天,瑤家的村村寨寨,都殺豬宰羊,添菜置槳;擂響牛皮鼓,穿起民族裝,親朋好友,互訪拜年。寨內村外,一派春節景象。瑤胞為什麼選這一天作為除夕呢?相傳在很久以前,瑤族同胞也生活在平原地區,他們勤勞開墾,奮勇狩獵,生活過得很和睦。有一年,將近年三十晚的時候,異族統治者侵佔了 他們的家園,不但搶走了家畜穀物,還要擄劫瑤胞去當奴隸。眼看就有家破人亡的危險,全體瑤胞奮起反抗,浴血奮戰了很久。由於寡不敵眾,他們採取了戰略性退卻。婦幼在前、青壯年在後,且戰且走,向荒無人煙的深山進發。斷後的青壯年, 殺退了追兵。開路的老年人,被荊斬棘。路上又戰勝了毒蛇猛獸,終於透過了暗洞亮洞,來到了他們目前生活的地 方,當他們安營紮寨之後,才想起今年還沒有過年,於是就完 全按照除夕的格式,既慶祝反抗異族侵略的勝利,也慶祝瑤家新生活的開始。這一天正是農曆五月二十九日,因此叫夕九節,相沿至今,每到這一天,廣大瑤胞都歡慶夕九節。 

婚姻

 男女青年社交自由,許多瑤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機會進行擇選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雙方的家長就可透過媒人去說親,並以豬肉和酒為禮品。舉行婚禮時,都要大擺筵席,按傳統習慣,婚宴上必須要請寨老參加,新郎新娘飲交杯酒。但不與他族通婚。家庭組織一夫一妻制,多行姑舅表婚。同姓通婚不忌諱。藍靛瑤上門入贅較盛行,白頭瑤流行搶婚習俗。 
  瑤族實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一般不與他族通婚,網氏族五代以外即可結婚。婚姻有的由父母包辦,也有自由戀愛結合的。由父母包辦婚姻者,往往幼小就被父母許配他人,假如父母已經死亡,便由兄嫂、叔伯作主。自由選擇配偶的主要方式是對歌。 
 對歌地點一般選擇在村寨附近,屆時男女各為一方,以彼問此答方式進行對唱。山歌曲調簡單,但歌詞複雜,視男女對歌感情深度而變化。經過集體對歌的觀察、比較、考慮後,若某一小夥子對某一小姑娘發生好感,便可與小姑娘單獨對唱,但地點只能在眾人所能見到的地方,雙方有了一定了解後,男方即向女方透露求婚意見,如雙方情投意合,便可相互贈送小件飾物作為信物。在部分地區的瑤族中,互贈信物時小姑娘要咬小夥子的胳膊,倘若小夥子的胳膊被咬瑤族婚姻盛行說媒,即使是透過對歌選擇的情侶,也要透過說媒訂婚。說媒時通常由男家選派媒人向女家遞送煙葉,以示求婚,此即調之問煙,女方父母收下煙葉,則表示同意求婚,如果退回煙葉,則表示拒絕。也有透過對歌選擇,然後說媒而結婚者。 
  瑤族婚姻中,舅父享有優先娶外甥女為兒媳之權,只有舅父無子時才能嫁與別人。家中有長女出嫁,要由舅父舅母為之主持婚禮,次女出嫁便由大姐和姐夫主持婚禮,並由大姐為之梳頭。家無男嗣者,普遍實行招贅上門。寡婦一般受到社會同情,且可以改嫁,如係缺顧者,財產由原夫兄弟平分,寡婦可以帶走屬於本人的私房物。維持瑤族家庭婚姻生活的準繩是習慣法。未婚男女私通,如被發現,須請瑤目殺雞為之洗臉認錯,如女方懷孕生子,一般即結為大妻。有婦之夫與未婚女於通姦懷孕,男方可納為妾,反之,男子則要受罰。有婦之夫與有夫之婦通姦,被本夫發現,便由瑤目罰通姦之夫五元半開(解放前雲南通行的一種貨預),歸之本夫;繼續與人通姦,則受重罰。離婚被瑤族視為嚴重的事情,雙方實在不能和解時,須由瑤目斷處,否則會受到寨民的譴責。雙方自願離婚者,離婚時,當事雙方各攜砍柴刀一把,竹簡一節(或蒲木片一節),遠成材寨,到山上把竹筒破作兩半,各執一半,立即向相反的方向走開,表示各走各的路,永不回頭;或以絲線一節,用刀裁斷,各執一截,表示一刀兩斷。若一方主動提出離婚,另一方不同意,主動提出離婚一方須退賠另一方結婚時的部分禮金。 

禁忌

到瑤家做客,還要懂得當地的禁忌,否則會引起主人的反感。這些禁忌主要是:忌用腳踏火爐撐架;忌在火爐裏燒有字的紙張;進入瑤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為象徵喪事;忌坐門檻;穿草鞋不能上樓;不能坐主婦燒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言及雨傘時,要說雨遮,因諧音;遇人伐木時,忌說吃肉之類不祥之語等等。 
  崇拜盤王的瑤族過去普遍禁食狗肉;崇拜密洛沱的瑤族過去則禁食母豬肉和老鷹肉。湘西南辰溪縣農曆七月五日前禁食黃瓜。絕大部分瑤族禁食貓肉和蛇肉。有的地方產婦生產後頭幾天禁食豬油。瑤族祭神,一般用豬、雞、鴨、蛋、魚等食品,忌用狗、蛇、貓、蛙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陽光英文繪本讀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