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一廣為傳誦的諺語,多少年來,不僅流播於江浙一帶,而且流播於大河上下、長城內外,甚至漂洋過海流播於日本、歐美……

  蘇杭之所以被人並稱“天堂”,一個重要原因是名勝古跡、風景園林多而且美。杭州主要以湖山勝,蘇州則主要以園林勝。

蘇杭相距約163公里,2小時左右的車程。
杭州(浙江)
蘇州(江蘇,魚米之鄉)

蘇州是在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廢吳郡,改稱蘇州;杭州古稱“錢唐”也是在這一年改稱杭州的。從年代上來講,也沒有先後,那麼為什麼一提起“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總是把蘇州放在前面呢?確是很有趣的事。

唐代中葉,詩人白居易,先後出任杭州和蘇州兩地的刺史,對這兩個地方都有深厚的感情。在他的近三千首詩中,有不少是歌詠蘇州和杭州的。有一首詩:“蘇杭自昔稱名郡,牧守當今最好官”。詩雖只有兩句,使人知道最早把蘇州和杭州連在一起稱蘇杭,與白居易有密切關係;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那時已經總是蘇在前杭在後了。難道白居易厚蘇薄杭,偏愛蘇州?不。白居易更鍾情於杭州。他在《憶江南》中說得非常明白:“江南憶,最憶是杭州”。那麼詩中為什麼總是蘇前杭後呢?這是由於當時蘇州的地位所決定的。

唐代蘇州地域寬廣,人口眾多。白居易詩中是這樣描述的:“十萬夫家供課稅,五千子弟守封疆”,“版圖十萬戶,兵籍五千人”。他在杭州任上,曾把蘇州、湖州和杭州作過比較:“(湖州)殊冷僻,茂苑(蘇州)太繁雄。唯此錢唐郡,忙閑恰得中。”在蘇州任上時寫道:“曾賞錢唐嫌茂苑,今來未敢苦誇張”。這裡都反襯出蘇州的繁盛超過杭州。我們可以用歷史上的記載來印證白居易所說不謬。唐大曆十三年(778)蘇州升為雄州,成為江南唯一的最高等級的州(參見《資治通鑒》)。《元和郡縣誌》裡記載,唐元和年間,蘇州已有十萬零八百戶。這些都是杭州所不能及的。當時杭州僅是上州,三萬多戶,十來萬人口,和蘇州比,相差甚遠。白居易做過這兩個地方的長官,“我為刺史更難忘”,所以五次在詩中連稱蘇杭,絕非偶然。正因為此,白居易把自己偏愛的詩集,一份藏廬山,一份藏洛陽,還有一份就藏在了蘇州。

  南宋初年,范成大所撰《吳郡志》:“諺曰:‘天上天堂,地下蘇杭’”這是迄今為止所見關於這一諺語最早的記載。

  五代以後的蘇州,依舊繁榮。北宋時戶口甲于全國,“宣和間,戶至四十三萬”。以一戶五人計,當有二百十五萬人之眾(顧頡剛《蘇州史志筆記》)。杭州的發展也在逐步加快。尤其宋室南渡,在杭州建立了小朝廷,歷時一百五十多年,成為當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不是蘇州可以抗衡的了。即使如此,蘇州的經濟地位,仍然舉足輕重。顧頡剛在《蘇州史志筆記》中就說:“自錢僚國吳越,北宋都汴梁,南宋都杭州,物質之取給予蘇州者日多。”民間諺語“蘇湖熟,天下足”、“蘇常熟,天下足”,終把蘇州放在前列,足以證明蘇州的重要。
  物換星移,現在有人認為杭州是省會,又比蘇州美,理應杭在蘇前。確實,杭州的自然風景勝過蘇州,風姿綽約的湖光山色使人留連忘返。但蘇州也毫不遜色,外表看似平淡,點綴在城市中的大小園林,置身其間令人陶醉。如果說杭州是一覽無遺的外美,蘇州則是含而不露的內秀。孰優孰劣很難比較,只能說各有千秋。

還有人說,稱“蘇杭”是為了押韻。押韻之說站不住腳。所以時至今日還是蘇前杭後,也許是相沿成習,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由歷史決定的。

資料來源:

(https://sites.google.com/site/applelihappy/shang-you-tian-tang-xia-you-su-hang)

(http://xing.glyx.cn/knowledge/3363.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陽光英文繪本讀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