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特征 

恐鳥曾是新西蘭眾多鳥類中最大的一種,平均身高有3m,比現在的鴕鳥還要高。恐鳥除了腹部是黄色羽毛之外,其他全部是黄黑色相間。雖然恐鳥的上肢和鴕鳥一樣已經退化,但它的身軀肥大,下肢粗短,因此奔跑能力遠不及鴕鳥

  恐鳥與鴕鳥的最大區别是:它的脖子有羽毛覆蓋,而鴕鳥的脖子是禿裸的,並且比恐鳥的脖子要長;它是三根腳趾,而鴕鳥是兩根腳趾。

  另外據科學家推測,巨型恐鳥似乎有兩性異型性,雌鳥比雄鳥大相當多;由於大小相差太大,以致於它們差點被分爲兩種不同的種類

生活習性
  

恐鳥
   恐鳥

古生物學家們通過分析恐鳥的軀體構造,認爲恐鳥主要吃植物的葉、種子和果實。它們的砂囊里可能有重達3千克的石粒幫助磨碎食物。巨型恐鳥棲息於叢林中,每次繁殖隻產一枚卵,卵可長達250毫米,寬達180毫米,像特大號的鴕鳥蛋。但它們不造巢,隻是把卵產在地面的凹處。這種鳥是怎樣到達新西蘭的,人們目前還沒有一致的看法。更爲有趣的是,恐鳥的羽毛類型,骨胳結構等幼年時的特點直到成鳥還依然存在,古生物學家認爲這是一類“持久性幼雛”的鳥。
 

發現過程
  恐鳥被認爲在約1500年代左右絕種,雖然有一些報告推測在新西蘭某些偏僻的角落直到18甚至19世紀仍然有恐鳥生存。

  

恐鳥的骨架及其蛋的化石
恐鳥的骨架及其蛋的化石

雖然一些人認爲恐鳥的數量在人類到達前便已經開始減少,不過恐鳥的絕種目前主要還是認爲跟毛利人的波利尼西亞祖先的獵捕和開墾森林有關。在人類抵達之前,恐鳥的主要獵食者是哈斯特鷹(Harpagornis moorei),世界最大的老鷹之一,現在也絕種了。奇異鳥一度被認爲是最接近恐鳥的近緣種,不過在經過DNA的比較後,發現其實恐鳥與澳大利亞鴯鶓食火雞比較接近。
 

滅絕原因
  

恐鳥與人類的模擬圖
 恐鳥與人類的模擬圖

恐鳥的滅絕,人類肯定難辭其咎。但把這筆賬全算在人類頭上,恐怕也有失公允。恐鳥的迅速消失,原因比較複雜。

  科學家對恐鳥數量動態變化的模擬實驗表明,當時成年恐鳥的死亡率很高,而出生率很低。死亡率高可能與天敵(人類是主角)對這種缺乏自衛能力的動物的大肆捕殺有關。自然災害(如火山爆發)也有一定的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陽光英文繪本讀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