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1890 年代)的女裝
A、新藝術運動
『從 1895 年開始,受「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的影響,而出現強調「S 形曲線」的線條,女子從側面看來呈現出「前凸後翹」優美的「S bend」。為了達到這種曲線,女性則必須穿著呈「S」型,堅挺的「束腹」(Corset)。此時女性服裝發展的重點特色:其一是,裙撑架的流行正式消退。其二是,出現高緊的蕾絲領子。其三是,又重新流行機能性不佳的「羊腿型袖子」。』
「新藝術」產生於 19 世紀末,也被稱為「現代藝術」或「世紀末樣式」,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藝術樣式。這個時期被稱為「La Belle Epoque」與「The Age of Opulence」,即「好時代」的意思。它流行於 19 世紀末和 20 世紀初,在整個歐洲和美國展開的裝飾藝術運動,波及幾乎所有的設計領域。從建築、傢俱、產品、首飾、服裝、平面設計、書籍插圖一直到雕塑和繪畫藝術都受到影響。
「新藝術運動」在文學藝術和工藝美術等領域活躍的同時,服裝界也發生很大的變化。巴黎的高級時裝店活躍著多塞(Jacques Doucet)、波阿萊(Paul Poiret)等設計師,不斷推出優雅的新作。這些作品受「新藝術」運動的影響,洋溢著新鮮的美感,整體造型均為 S 形,強調纖細的曲線,從材質到裝飾以及服飾品都被統一在一種微妙的高雅感覺之中。
B、S 形女裝的形成和發展
S 形女裝的大致發展過程如下:自文藝復興以來,胸、腰、臀起伏所構成的人體曲線一直是西方女裝造型的重點,而緊身胸衣和裙撐則是這一造型方式的主要手段。1870 年襯墊的再次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西方女裝局部造型的塑造方式。此外,西方女裝在經歷了四個世紀的三維空間的探索和積累之後,服裝的立體構成和剪裁技術也日趨成熟和完善。從 1890 年起,西方女裝進入了 S 形時期。西方女裝以緊身胸衣在前面把胸高高托起,腹部壓平,腰勒細,在後面緊貼背部, 把豐滿的臀部自然地表現出來,從腰向下擺,裙子像小號似的自然張開,形成喇叭狀波浪裙,從側面觀察時,挺胸收腹翹臀,宛如「S」字形,故得名。該式樣與新藝術運動所提倡的曲線造型保持了一致。
從造型角度講,S 形女裝主要以緊身胸衣(Corset)、多片的魚尾裙和羊腿袖為主。
第一,緊身胸衣(Corset),是指一種束緊胸腰的胸衣。自文藝復興以來三百多年的時間裏,緊身胸衣在表現女性魅力,強調女性特徵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自其使用開始,從鐵製胸衣到麻布、帆布加入鯨鬚或鐵絲的緊身胸衣,其目的都是幫助女性塑造性感的體形,又因其對女性身體內部器官造成危害而不斷地被改良。大約在 16 世紀上半葉,西班牙人以鯨須為骨架製成一種無袖胸衣(Basquine)。穿上後,腰被勒得很細,胸也被包在那平整的倒三角形Basquine裡面。與之相配合的下裝則十分膨脹,一種由鯨骨、藤條或金屬絲製成的圓環將吊鐘狀的裙裾層層撐起,罩上長及地面的華麗面料與強調豐臀的裙子越來越膨大化。相對的,女性的腰被這緊身胸衣越勒越細,甚至出現了鐵製的緊身胸衣。
『在 1910 年左右,「束腹」的線條區為直線,並常至大腿部,邊緣據邀約 40 厘米以上,當女子蹲坐時,因「束腹」裡緊著臀部和腿部,而造成下體感受到緊繃束縛感。』並且在後臀部和前胸部加入許多三角形襠布,使其擴張,因而外觀其體側有了 S 形特徵。
第二,多片的魚尾裙(Gore Skirt),是指為了擴大裙擺的量或收緊腰部,形成優美的魚尾狀波浪,用幾塊三角形布縱向夾在布中間構成的裙子,現在人們穿用的四片、六片、八片等斜裙、喇叭裙和魚尾裙都屬此類。這樣設計的結果是使裙子從上向下,像小號似的自然張開,形成喇叭狀波浪裙。
第三,羊腿袖(Gigot sleeve),是指一種像羊腿似的袖子,以袖筒和袖籠肥大、袖口窄緊為特點。其在袖籠頂部收有收褶,至袖口部呈錐形收縮。該種袖式曾在16 世紀的文藝復興時代和 19 世紀的浪漫主義時代兩度流行。它的流行是由於 S 形時期女裝衣裙造型趨於簡潔,人們心理上感到單調而採用的一種彌補和對比手法。S 形時期羊腿袖的特點是高於人的肩點,形成一種聳翹的挺拔感,而在此之前曾流行過低於人的肩點的羊腿袖。在 S 形時期,與羊腿袖同時流行的還有泡泡袖(puff sleeve)。泡泡袖,指在袖山處抽碎褶而蓬起呈泡泡狀的袖型。除了羊腿袖之外,S 形女裝亦在領、胸及肩部加一些裝飾,這樣就使服裝的視覺中心和量感移到了人體的上半身。此外,大髮髻和誇張的帽飾也在 S 形時期廣泛地流行。整體而言,緊身胸衣在 S 形女裝的形體塑造上起主導和核心作用。多片的魚尾裙和羊腿袖為輔助作用,當緊身胸衣發生變化時,其二者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和調整。
圖一:1900 年代西方女性輪廓強調以「S 形曲線」為美的造形。 (資料來源:葉立誠。中西服裝史。(台北市:鼎商,民 89)。頁 152。)
#女性意識的抬頭與服裝的解放
19 世紀末,西方女性熱衷於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如騎自行車、高爾夫、網球以及射箭運動越來越廣泛,而束縛人體的服裝卻妨礙了她們的參與,因此對於服裝設計改革的要求越來越強烈。把婦女從緊身胸衣中解放出來是這個時期時裝設計師具有革命性的響亮口號,這為現代女性服裝開拓了新的道路。新式的「運動式胸衣」的使用,使流行了數百年的緊身胸衣得到改良。
1906 年,巴黎時裝設計大師 Paul Poiret推出高腰身的希臘風格(如圖二),在新藝術運動流行時被視為是另類設計的風格。『Paul Poiret身受「BelletsRusses」 (蘇聯芭蕾舞團)的啟發(其起因於以 Sergei Diaghilev 為首的蘇聯芭蕾舞蹈團, 首次在 1909 年巴黎演出造成轟動的影響)。Paul Poiret將這種概念,表現再 191 1 年以「一千零二夜」(1002nd Night)為名的服裝發表會,展現出他的服裝特色。
歸納 Paul Poiret,他在服裝設計的重點有十:其一,展現「異國風味」(Oriental style)。其二,採用鮮豔的色彩。其三,融入古希臘羅法的款式概念。其四, 採兩件式穿法的運用。其五,褲裝的採用。其六,不依賴束腹的款式。其七,開創「蠶蛹」的款式造型。其八,以「Turban」頭巾或小圓帽款式取代寬大的女帽。
其九,出現縐褶的款式。其十,出現前衛大膽的款式。
Paul Poiret所帶來的影響,不僅以「異國風味」;或融入「古希臘羅馬」的款式概念,為其主要的設計重點。他也是促使女性「把腰部束腹放鬆」的帶動者。』
圖二:1908 年,Paul Poiret表現「異國風味」的設計風格。 (資料來源:葉立誠。中西服裝史。(台北市:鼎商,民 89)。頁 186。)
把數百年來束縛女體的緊身胸衣從女裝上取掉,從此奠定了 20 世紀流行的基調,預示著腰身不再是女性魅力的惟一存在,這在服裝史上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1907 年,西方服裝的 S 形設計逐漸趨緩,女裝長度逐漸縮短,腰圍放鬆, 臀圍收縮。
S 形流行了近二十年,1908 年左右開始,女裝向放鬆腰身的直線形轉化,裙子也開始離開地面,露出鞋。S 形女裝式樣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女裝的影響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造成西方社會文化嚴重的衝擊,在服裝上也產生劇烈的變化,而這種改變特別顯現在女裝的發展。之前以「Art Nouveau」(新藝術運動)為風格的特色,自此快速地消退,女性不再穿著「束腹」,裙擺長度變短,服裝機能性提高。』(如圖三)
圖三:1916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服飾產生巨大的變化。 (資料來源:葉立誠。中西服裝史。(台北市:鼎商,民 89)。頁 189。)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女裝
『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讓女性有機會走出家庭,進入社會從事後勤勞動補給生產;或是參與後方社會的服務工作。這使得她們開始拋棄「繁複、累贅、不方便、機能性差」的服飾,並普遍穿上男式長褲與工作服。
在戰後,由於許多女士大量湧入就業市場,而造成職業婦女快速的增多。為了因應職業婦女在工作上的便利性,「符合機能性、方便於活動」就成為女裝款式發展的重點。在另一方面,女性生活型態在戰後也出現巨大的變化,女性不再如過去只守在家裡,其活動的空間範圍也延伸至戶外,也因此適合各式戶外不同款式類別的女裝紛紛出現。以上這都說明由於女性角色扮演與地位的改變,造成西方女性服飾的變革。
在 1920 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女裝設計師,首推法國設計師 Coco Chanel(1883-19 71)(圖四)。從她 1910 年正式以「Chanel」掛牌開設女裝店,就接連出現許多驚人之舉。例如,在 1913 年她開發女性運動休閒服;1914 年她製作泳裝,並穿著此款泳裝站在海邊接受媒體的攝影;1918 年她剪成短髮遭到議論。雖然說Chane l 在 1910 年代做出許多備受爭議的行徑。不過到了 1920 年代,Chanel 所帶動的女裝款式與觀念,卻成為當時最時髦的流行指標。例如,她推出無束腹寬鬆簡單的女裝;在女裝設計時採用男性的布料;帶動女性追求「苗條、年輕、自由、簡潔、自主」的形象。
無疑的,Chanel 對西方女裝發展帶來的最大貢獻,就是她透過服裝讓女性得到期待已久的解放與自由(即是讓女性藉由穿著來達到不受束縛的自主權)。』
圖四:CHANEL 的創始人,Coco Chanel。 (資料來源:顏忠賢。穿著 Vivienne Westwood 馬甲的灰姑娘。(台北市:麥浩斯,民 96)頁 66。)
From:http://203.72.96.2/lib/userfiles/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西方女性主義的興起與女性服裝之關係淺論.pdf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