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故事配合音樂食用更佳~

 

一個人一生能畫的線的長度是有限的,那就是繞地球七圈半,我早已經畫超了。

 

20181214日,宮崎駿的作品《龍貓》在國內上映。

上次在日本上映,是30年前的1988年。

電影中的「小梅」「小月」依然面龐純真,只是不知螢幕前的我們,在歷經歲月世相的洗禮之後,童心是否仍在。

電影背後,這個編織童話世界的宮崎駿,也已從中年人變成了白髮蒼蒼的八旬老人。

30年間,大洋另一端的迪士尼創作了89部動畫作品,席捲全球百億規模的票房。

從商業角度來看,兩者沒有可比性。

吉卜力僅僅上映了21部動畫作品,其中宮崎駿執導的有8部。至於票房,不及迪士尼的一個零頭。

CG動畫已經成為主流的今天,宮崎駿仍在吉卜力的一隅,手繪不輟。

 

吉卜力工作室的傳統是,把上部電影票房的利潤收入,全部投到下部電影的製作成本中。

即使功成名就,三獲「終身成就獎」,宮崎駿的別墅豪宅依然只出現在他的動畫世界裡。

 

宮崎駿.jpg

 

這個酷似肯德基上校的老爺子,總是看起來溫暖治癒。

但他之所以成為享譽全球的大師,卻有著非同常人的偏執甚至瘋魔。

不逐利、不迎合、甚至為了最偉大的作品犧牲人情和家庭,今夜帶你認識最本質的宮崎駿。.

 

宮崎駿創作時沒有劇本,這在專業人士看來簡直「犯了大忌」。

但他不在乎。

他總是用分鏡繪本來代替劇本。往往劇本沒畫完,電影的製作就已經開始了。

他是在憑感覺來創作,所有人甚至宮崎駿自己都不知道最後會是什麼樣的一個故事。

在電影畫面上,宮崎駿有著近乎變態的不妥協。

他說:

 

我喜歡的電影從來都不是因為它的故事情結,而是某一個鏡頭讓我覺得太棒了,我認為這才是電影。

 

所有的畫面,細節和動作都必須行雲流水。

一般製作時長90分鐘的長篇動畫,大概需要繪製一萬張畫,吉卜力會繪製八萬多張。

懸崖上的金魚姬》里,一個水母浮出水面的短短12秒的鏡頭,畫了1613幅。

整部《懸崖上的金魚姬》一共畫出了17萬幅原畫稿,還不包括廢棄的手稿。

這樣的標準下,吉卜力一個月能畫5分鐘的電影時長就已經算快了。

起風了》那4秒描繪關東大地震的鏡頭,足足畫了了15個月。

宮崎駿曾說:

常年作畫,他的手疾已經非常嚴重。早在創作1997年上映的《幽靈公主》時,他就得靠著按摩才能完成作品。

這種強勢造就了宮崎駿的一部部經典,讓宮崎駿的完美主義和極具個人特色的繪畫風格發揮到極致。

一個有才華、要求高又不妥協的人,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完成偉大的作品。

即使精工細活,宮崎駿的作品不是一開始就受歡迎的。

 

1974年,38歲大器晚成的宮崎駿推出了自己執導的首部電影動畫,票房慘遭滑鐵盧。

1984年的《風之谷》、1988年的《龍貓》均未取得良好的票房收益,也只獲得零星的幾個獎項。

1989年上映的《魔女宅急便》開始,宮崎駿的電影票房才開始起色。

1997年的《幽靈公主》不僅囊括了幾乎所有日本國內電影獎項,還破天荒地在本土電影全面不景氣的90年代,拯救了整個日本電影市場。

從此,宮崎駿這塊金字招牌算是立起來了。

2001年的《千與千尋》更是整個日本電影界的驕傲,接連斬獲柏林金熊獎和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

開映後連續8周獲得周末票房冠軍,合計301億日元的票房數字成功登頂總日本票房榜首,至今無出其右者。

日本動畫史上一座豐碑就此鑄成了。

 

每一分一秒,世界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革。但在吉卜力工作室,時間彷佛靜止了。

81歲的宮崎駿仍舊安然地在自己的工作室內,一筆一畫構築著自己夢想的王國。

《時代周刊》這樣評價宮崎駿——

 

這是個興起用電腦作畫的年代,如皮克斯跟迪斯尼公司的《汽車總動員》、《玩具總動員》、《海底總動員》等等。

但宮崎駿依然一心一意地用人手去創造一個寧靜的美麗的禪之世界。猶如清水滴在長滿青苔的岩石上,猶如一列火車在黎明時分駛過大海。

 

2005年,宮崎駿獲得第6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

2015年,宮崎駿獲得第87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後。

不久前,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宣布,日本動漫大師宮崎駿將獲得終身成就獎。

 

17歲時為動畫著迷,如今已經81歲了。回頭看自己的來時路,偏執、完美主義、專制、也沒有照顧好自己的家庭,問心有愧。

但不得不承認,沒有瘋魔的宮崎駿,就沒有夢與幻想的王國。

一個人的一生短暫有限,作為普通人,亦步亦趨循規蹈矩的確無過,卻不可能封神。

偉大的作品,需要天才逆風而行,不屈服、不妥協。

 

自從世上少了一個會賺錢的老闆,一個好脾氣的同事,一個合格的父親。

就有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宮崎駿。

 

  

 

「久石讓的音樂,總會聯想到宮崎駿動畫的畫面。他的音樂很有治癒性,揉合了複雜的情感,在悲傷哀怨中,流露出甜蜜與希望,在輕快的音樂中,表達童真與人生充滿希望的感覺。」這是一位忠實樂迷的評論

 

 

 
 

久石讓.png

 

 

久石讓有「亞洲電影配樂大師」之稱,事實上他也是作曲家、鋼琴家和樂團指揮。他的音樂本身難以定義,風格獨特,但整體來說,作品明顯受20世紀中期的簡約主義影響,甚少有複雜多變的節奏,朗朗上口,但能瞬間吸引耳朵,營造情感氛圍。

 

久石讓的本名藤澤守,藝名來源於他的偶像——美國黑人音樂家和製作人Quincy Jones的日文諧音。他曾希望像偶像一樣,做出感動世人的音樂,但在這之前,他經歷了漫長的摸索期。

 

久石讓不是一開始出道便被發掘的天才音樂家,曾在電視台擔任配音,在受盡壓迫的工作環境下創作,例如在一周內製作六、七十首曲目,來應付電視台龐大的配樂需要。但對音樂的熱愛,使他除了在電視台工作糊口,也會參加樂團,製作不同類型的樂曲但這些成名前的作品,僅能存在於有限度的音樂圈子,和主流有一段距離,有時候也會為個別電影製作配樂,但始終未受關注。

 

在天份與努力並存下,久石讓遇上了改變他一生的合作伙伴——日本國寶級動畫大師宮崎駿。宮崎駿在為《風之谷》製作配樂時,不滿意當時配樂師的作品,於是打聽別的人選,後來大膽採用久石讓的音樂,結果1984年上映的《風之谷》的配樂大受好評,亦為久石讓打響名堂。《天空之城》、《龍貓》、《千與千尋(又譯神隱少女)》等,均是出自久石讓手筆。根據宮崎駿的說法,久石讓每次為他的動畫配上音樂時,總要求先看沒經剪輯的片段,覺得喜歡的時候,才按自己的理解完成配樂。

 

久石讓在香港對記者說,宮崎駿其實不是他的「拍檔」,每次宮崎駿都會找他以及其他作曲家為作品配樂,在眾多作品中尋找合適的樂曲,結果只是剛巧選中他的音樂。兩人私交不多,沒有一起吃飯、喝酒,每次見面都只是討論工作:「不經不覺,三十多年就這樣過去了。」「宮崎駿的作品和他本人都很偉大,」他說,宮崎駿每一部作品都是嘔心瀝血,就好像奧運般要差不多四年才能完成一遍。

 

電影「龍貓」龍貓.png

 

在與宮崎駿合作之前,久石讓的作品多半以本名「藤澤守」發表。八四年起,隨著宮崎駿動畫銷往國外,久石讓這三個字不但在日本聲名大噪,並且馳名海外,他的人生自此逐漸走向高峰。

除了宮崎駿動畫,久石讓一路走來也為許多電影配樂,例如北野武導演的《菊次郎的夏天》、《花火》,以及瀧田洋二郎導演的《送行者》、山田洋次的《東京家族》等,光是日本影藝學院最佳電影音樂獎就拿下七座,基於在音樂方面的成就,九年還獲頒表揚藝術或學問卓越的「紫綬褒章」。

 

由於音樂上的成就輝煌,許多人稱久石讓為天才,不過他說:「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是天才……。我是努力型的人。」早上起床後,喝杯咖啡,練習彈鋼琴,下午約一點開始作曲,工作到凌晨,回家之後再研究古典樂到清晨,睡了大約四小時之後,又開始新的循環,生活幾乎比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還規律,「只是差不多晚了六小時開始上班而已」。

如果要舉辦音樂會,久石讓則會「提早兩小時上班」,早上十點前起床,先彈兩小時鋼琴,中午一點工作到晚上十點或十一點,回家以後繼續做研究,連周日也會工作到傍晚,只有周日晚上到健身房,是唯一屬於自己的時間。別人看來他是工作狂,不過他說:「我只是想徹底做好我想做的事,因為我討厭辦不到,所以我必須比別人更努力。」

 

他在自己的著作《感動,如此創造》一書中寫道:「藉由固定的步調,製造出容易保持專注的工作環境,並且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如此一來,幾乎不容易受到情緒起伏等因素的影響。」

 

久石讓於2021年就任日本世紀交響樂團的首席客座指揮家,在70歲這一年,他決定挑戰成為一位正式的交響樂團指揮。(久石讓真正開始成為交響樂團指揮是從2000年的時候,以一般指揮家來說起步甚晚,他將目標放在「作曲家的自己才能達到的指揮」跨進指揮家領域。)

 

久石讓被視為「跨領域的音樂家」,不過他並不拘泥於領域。「領域就像衣服,換衣服很簡單,重要的是如何把衣服穿出自己的型。有了自己的型,即使換了衣服,專屬於自己的主旋律也不會改變。」

 

 

 

 
 

武道場.png


久石讓2008年在日本武道館舉辦的宮崎駿動畫25週年紀念演奏會,動員了交響樂團200 合唱團800 鼓號樂隊160人以及聲樂家和歌手...等全數將近1200人的超大型編制來呈現他為宮崎駿動畫      配樂25年來的33首經典曲目。

 

合照.png

202110 久石讓大師久違地造訪宮崎駿導演的畫室,為『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的樂曲進行開會討論,宮崎駿、久石讓、鈴木敏夫三位傳奇人士從早聊到晚,一部創世鉅作似乎即將問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陽光英文繪本讀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