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介紹 】

(8) Penny+Peggy 電影配樂:

  似曾相識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中一段行板(Var.18)

 

《似曾相識》(Somewhere In Time)

 

undefined

理查.麥瑟森(Richard Burton Matheson) 原著小說.電影編劇

 

 

undefined

約翰.貝瑞(John Barry):似曾相識電影配樂

 

undefined

帕格尼尼(1782-1840)

 

undefined

拉赫瑪尼諾夫(1873-1943)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的作曲者


 

(8) Penny+Peggy 電影配樂:

  似曾相識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中一段行板(Var.18)

 

🎶劇情介紹

https://bonart.com.tw/my-favotite-movie-somewhere-in-time/

 

*約翰.貝瑞(John Barry)電影配樂

實際上,《似曾相識》主題就是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第18變奏的一首變奏曲(a Re-variation)。

 

🎶電影配樂版本:(2:51)

https://youtu.be/FVWPkKFOm6w

 

🎶鋼琴協奏曲版本:Var.18 

(14:41 開始)

https://youtube.com/clip/UgkxRz1WF4_Iq0qu2A4UAiey39NluSigq3vX


 

*理查.麥瑟森(Richard Burton Matheson) 原著小說.電影編劇 

📖1975年寫的小說《重返的時刻》(Bid Time Return),於1980年改編成電影《似曾相識》(Somewhere In Time)

 

🎶作曲家介紹(1) 帕格尼尼(1782-1840)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niccolo-paganini/

 

【BON⾳樂】與魔⿁交換靈魂的⼩提琴之神 – 帕格尼尼.精彩的⼈⽣與⾳樂

 

* 意⼤利⼩提琴家、作曲家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 出⽣於義⼤利的熱那亞。

 

* 帕格尼尼晚⾙多芬12年出⽣,也晚⾙多芬13年過世,與舒伯特、舒曼、孟德爾頌、李斯特等⾳樂家同時期活躍於歐洲,據說只要聽過他的演奏的⼈,都為其過於超群的神技般的技巧⽽驚嘆。

 

* 帕格尼尼的屬於晚期古典樂派早期浪漫樂派⾳樂家,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提琴⼤師之⼀,尤其對⼩提琴演奏技術進⾏許多創新,更將⼩提琴的⾳⾊和⾊彩、演奏技法擴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他同時也是⼀位傑出的吉他演奏家,除了⼩提琴也為吉他創作了超過200⾸作品。

 

* ⽣平簡述

帕格尼尼在五歲的時候,他⽗親開始敎他曼陀鈴,七歲時便開始學習⼩提琴,更在⼗歲時就開始作曲了,⼗三歲時,完成了他的第⼀次公開演出。從⼗餘歲起,帕格尼尼跟著許多不同的老師學習,包括了Giovanni Servetto和Alessandro Rolla,但是對於這早來的成功,他沒有辦法妥善的處理;在他⼗六歲時,開始賭博和酗酒,就在這個時候,⼀位不知名的女性救了他,把他帶到她的家去,在那裡他⼜開始學習⼩提琴,共學了三年;在這三年之中,他也接觸了吉他,成為彈奏⾼⼿。

 

* 速度.無與倫比

有⼈算過帕格尼尼的那⾸〈無窮動〉,⼀共有1008個⾳。當今的演奏⼤約4到5分鐘,帕格尼尼只花3分鐘,平均每秒可以拉5個半的⾳。據說他在巴黎曾拉出每秒12個⾳,⾏家說每秒要讀12個⾳幾乎不可能,何況是演奏出來。德國⼩提琴界泰⽃路易斯·史博讚嘆的是,即使是這麼快的速度,帕格尼尼還是能照顧表情細節與和諧:雙⾳、泛⾳、顫⾳、斷⾳、撥弦種種技法,有如義⼤利歌劇界的美聲唱腔⼀樣,清清楚楚。

 

* 隨想曲.技巧聖經

帕格尼尼則為演奏家和作曲家們引入了更先進的技巧。通過他的貢獻,⼩提琴作品的創作極⼤地豐富了。他的⾳樂具有非常豐富和⾼難度的指法和⼸法以取悅聽眾,並對他當時的同⾏們構成挑戰。他的⾳樂會作品中有連頓⼸、和聲、撥弦(雙⼿),和豐富的⾳程(最多達到⼤⼗度)。

 

* 帕格尼尼的指法,比如雙⾳技巧換指八度單⼿⼗度左⼿撥弦,在當時都被認為是幾乎不可能的技巧,但卻是現在的年輕⼩提琴家們的常規訓練項⽬與必備技巧

 

* 對⾳樂家的啟發

帕格尼尼的精彩炫技作品啟發了許多其他偉⼤的⾳樂家,例如:李斯特被帕格尼尼的精湛技藝所感動,後來創作了《六⾸⼤練習曲~帕格尼尼之後》,在鋼琴演奏技法中,延續了帕格尼尼的創新精神,為鋼琴演奏技巧創造了全新的可能性;舒曼則將帕格尼尼的隨想曲改編成鋼琴版;布拉姆斯則為鋼琴創作了帕格尼尼第24⾸隨想曲之變奏曲;近代最有名的,則是俄羅斯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譜寫之《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與變奏曲》。

 

《帕格尼尼隨想曲》共24首

第24首:(0:17)

https://youtu.be/iqV37Lxjvdw


 

🎶作曲家介紹(2) 拉赫瑪尼諾夫(1873-1943)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的作曲者

https://bonart.com.tw/all-about-sergei-rachmaninoff/

拉赫瑪尼諾夫的⾳樂是以悠長寬廣、⽽⼜充滿無⽌盡憂鬱的旋律,表現出獨樹ㄧ幟的才華。因為本⾝也是ㄧ位傑出的鋼琴家,所以 常開發出鋼琴屬於鍵盤樂特有的效果:⼤跳的八度⾳、⼤⾳程距離的 琶⾳、以及雙⾳的⾳型等,都完全充分反映出他的鋼琴風格。

 

獨步全球.超⼤雙⼿

⼤家最津津樂道的,莫過於那雙能輕鬆駕馭鋼琴的⼤⼿,據說能夠輕鬆掌握 12 度的⾳程。許多看過或曾經聽過拉赫曼尼諾夫演奏的樂評說:「他以無與倫比的準確狠狠地緊抓出和⾳⽽造出如交響樂般的⾳響效果。」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 求真百科 (資料來源)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Op. 43, 1934)A⼩調單樂章的鋼琴與管弦樂團協奏曲,共包含⼆⼗四個變奏。

作曲:拉赫瑪尼諾夫(1873-1943)

Byron Janis:(1943)(22:41) https://youtu.be/j_w33oeVSrI

 

* 主題來自《帕格尼尼隨想曲》第24首

1. https://youtu.be/iqV37Lxjvdw(0:17)

2. https://youtu.be/dLz14jU9ua0(4:17)

 

葛雷果聖歌:《末日經》(Dies Irae)-也稱為「神怒之日」(資料來源:網路)

1. (0:31) https://youtu.be/OOiVG7FhxvQ

2. (6:31) https://youtu.be/-fMHms5Cvsw

3.(10:36) 惡魔的旋律?! https://youtu.be/1VzWZbUE_dM

4. (6:30) https://youtu.be/-fMHms5Cvsw

 

中世紀(9-10世紀):天主教聖歌,敘述末日審判,歌詞是在安息彌撒裡使用的經文,描述在「世界末日」時,「最後審判」之恐怖情形。 經文很長,其開頭處是「那一天,神怒之日,充滿深刻的絕望與無限的悲慘,那將會是偉大而極其痛苦的一天...」。而這段旋律,在許多有關死亡或描述妖魔鬼怪的西洋古典音樂裡常常借來使用。

 

* 很多⾳樂愛好者通過這部作品認識拉赫瑪尼諾夫,後來才接觸他的其它作品,其中⼀段⾏板(Var.18)被電影 《似曾相識》(Somewhere in Time,⼜譯時光倒流七⼗年)採納為背景⾳樂。

 

* 第18變奏 如歌的行板,鋼琴加入弦樂和木管。這是動機的抒情形式,它既顯露出技巧上的才華,又以動人的憂鬱曲調扣入心弦。像作者的早期鋼琴作品一樣,這一變奏開始時完全是一支平和、明朗的抒情旋律,但隨後激烈地發展為熱情和有振奮力量的歌曲;這裡,同樣使人想到意大利的民間曲調,但就其總的特性看則可以叫做夜曲或者船歌。

 

Var.18:(6:47) 顛倒過來更好聽!

https://youtu.be/uxthZLy0Ftk

(從 3:00-4:00) https://youtube.com/clip/Ugkx6eYYaV9g1GNDKzdkfP5EVvkkoUNx3Hqc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https://factpedia.org/index.php?title=%E5%B8%95%E6%A0%BC%E5%B0%BC%E5%B0%BC%E4%B8%BB%E9%A2%98%E7%8B%82%E6%83%B3%E6%9B%B2&variant=zh-hant

 

——

資料來源:https://diemusikzeitung.com/2017/09/10/5384/amp/

魔術師的⼆⼗四枝畫筆:拉赫曼尼諾夫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第⼗八變奏或者是《狂想曲》最著名的選段,更成為⼀九八零年的電影《時光倒流 七⼗年》(Somewhere In Time)的主題素材。⾳樂轉入如歌的⾏板,⾸先由鋼琴歌唱全新的旋律,是拉赫曼尼諾夫將原本主題的⾳程顛倒,再配以新的節奏來編寫。它深深印有「俄⽒浪漫」的烙印,扣⼈⼼弦的⾳樂包含著浪漫激情的靈魂。當弦樂重復演奏這段旋律,隨即令樂曲昇華⾄另⼀境界,給予⼀種振奮⼈⼼的⼒量。 鋼琴最後以低八度再次奏出旋律,平和下結束。電影內,宏偉的⾳樂與動⼈的畫⾯ 產⽣化學作⽤,讓觀眾深深體會男女主⾓為愛情衝破時空、堅定不移的信念。

 

最後樂曲到達第三部分,調性轉回 a⼩調,返回第⼀部分急勁的節奏。在第⼗九變 奏中,鋼琴模仿帕格尼尼在⼩提琴上所擅長的撥弦技巧。其後的變奏逐漸走入詼諧曲的風格,聽到鋼琴的主旋律變得陰森可怕。鋼琴再次得到短暫華彩的機會,多個由八度及複雜的和弦組成的樂句技巧也全部顯⽰出來,盡顯功架。

 

最後⼀個變奏裏,鋼琴再次出現⼩提琴的撥弦技巧,樂隊其次響起陰暗的《震怒之⽇》動機。眼⾒鋼琴和樂隊急忙地奔向輝煌的結束,乃是拉⽒協奏曲中常⽤的⼿法,誰不知鋼琴 此時對開⾸的引⼦作出輕佻的回應,才為樂曲畫上句號。

 

拉赫曼尼諾夫憑單單⼀個帕格尼尼《第⼆⼗四號隨想曲》的主題,便能像魔術師⼀ 樣變出⼆⼗四個獨⼀無⼆的變奏,其中第⼗八變奏更被譽為「史上最浪漫的⾳ 樂」,就算對演奏家的要求極⾼,亦無損它在鋼琴家及觀眾⼼中佔有特殊的位置。

 

Published by

班哲⽂

古典樂迷,獨愛⼩提琴。 閒時當個樂⼿,雖琴技平庸,但喜歡演奏富有挑戰性的 作品。 樂於欣賞及學習各位名家演奏,亦偏愛收藏弦樂的唱片。 透過撰寫入⾨⽂ 章,以淺⽩的⽂字向⼈們介紹古典⾳樂。 

——

 

文茜世界周報:

主持人:陳文茜

來賓:陳毓襄、焦元溥

主題: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2021年04月25日 拉赫曼尼諾夫一講|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2021年04月25日 拉赫曼尼諾夫二講|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陽光英文繪本讀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