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鯊Blue sharks(學名:Prionace glauca)
也叫鋸峰齒鯊、水鯊、水沙、大翅沙、爛沙(臺東)、大藍鮫、鋸峰齒鮫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軟骨魚綱(Chondrichthyes)
真鯊目(Carcharhiniformes)
真鯊科(Carcharhinidae)
大青鯊屬(Prionace Cantor)
大青鯊種(Prionace glauca)
基本特徵
大青鯊體長可以達到3.7米,但一般為1.8到2.4米。有細長的胸鰭,體背深青,兩側顏色略淺,腹部白色。有記錄的最大個體重達205公斤。太平洋中的大青鯊體形普遍較小,一般不超過2米。
棲所生態
大青鯊棲息於熱帶或溫帶大洋區中,0-350M處的海水上層活動。偶見於沿海水域,可以被潛水者觀察到。性兇猛,活動力強,對人們具有主動攻擊的危險性。
耐低氧能力強,適應性廣。其最適宜的水溫在7—16℃。但抗低溫能力弱,水溫低於18℃時活動緩慢,反映遲鈍;水溫低於12℃時開始死亡。但在21℃或更高水溫中仍可生存。
食物來源
槍烏賊是大青鯊的主要獵物,但也包括大量硬骨魚、甲殼類、頭足類、無脊椎動物(章魚、龍蝦、蝦、蟹…)、海龜、海鳥、哺乳動物腐肉等,甚至垃圾等。
繁殖
大青鯊為胎生動物,一胎可產下4-135尾幼鯊,剛出生之幼鯊體長可達35-44公分。母鯊妊娠期為9—12個月。雌性個體在5—6歲時成熟,雄性則在4—5歲。目前普遍認為雄性在求偶過程中會咬雌性,因而成年大青鯊個體可根據其是否有齧痕來鑑定其性別,為適應這種交配方式, 雌性大青鯊進化出了比雄性厚3倍的皮層。
經濟利用
大青鯊是目前世界上被捕殺最多的鯊魚品種。其肉、肝可熏制、醃製或製成魚粉後可食用,但利用率不高;鯊皮可用於皮革製品;鰭可熬製魚翅湯;鯊肝可用於提煉魚肝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