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Walk in Paris.jpg

 

蒙馬特、聖心堂、羅浮宮,皆在塞納河右岸  P.17   by Penny

 

1. 蒙馬特

(法語:Montmartre)是位於法國巴黎市十八區的一座130公尺高的山丘,在塞納河右岸

[註]新竹十八尖山高度為 131.79m

 

塞納河(Seine)流由東南往西北走,經巴黎市中心,河道兩旁為人工石砌的河堤(這些河堤於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名錄)。法國人將塞納河北岸稱作「右岸」,南岸為「左岸」。(以河水流動方向為前方,源自勃艮第地區,穿越巴黎市中心,流經諾曼第的盧昂,到達英吉利海峽出海。)塞納河流域地勢平坦,從巴黎到河口365公里,坡降只有24米,因此水流緩慢,利於航行。(原文網址: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8%92%99%E9%A6%AC%E7%89%B9

[註]台北市到高雄市距離:361公里

上圖:從蒙馬特鳥瞰巴黎市區

 

上圖:遠眺蒙馬特

簡介:蒙馬特高地,這是一個到處都有傳說的地方。蒙馬特高地曾是一片佈滿葡萄園、磨坊風車的鄉間小村落,1860年才被當時負責巴黎城市改造的塞納大省省長、巴黎警察局長喬治·歐仁·奧斯曼男爵劃歸巴黎市,從此它就成為了巴黎的一個區。(解密巴黎:第2集 解密巴黎:蒙馬特) 原文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2%99%E9%A6%AC%E7%89%B9

蒙馬特高地著名的旅遊景點有:

1. 白色圓頂的聖心堂

 

2. 聖彼埃爾教堂聖伯多祿教堂;L'église Saint-Pierre)上面有建造信號燈塔

 

3. 小丘廣場(Place du Tertre)充滿藝術家的小丘廣場

 

4. 皮加勒廣場(Place Pigalle)及附近街道,是畫家工作室和文學咖啡館的街區,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新雅典」咖啡廳(Nouvelle Athènes)為以希臘新古典風格的建築聞名。蒙馬特西南側山腳下是紅燈區:皮加勒區(Pigalle)是巴黎環繞皮加勒廣場的地區,位於巴黎第九區和巴黎十八區,得名於雕塑家讓·巴蒂斯特·皮加勒(Jean-Baptiste Pigalle)

 

5. 紅磨坊(Moulin Rouge)(世界沙發劇場(Divan du Monde)和世界著名的卡巴萊夜總會紅磨坊都位於皮加勒區)

 

6. 狡兔酒吧(Le lapin agile)因將諷刺畫畫家安德列.吉爾(Andre Gill)所畫的兔子裝飾在牆壁上而得名。

 

7. 浣衣舫(Le bateau Lavoir)(洗濯船)是位於巴黎蒙馬特區一座骯髒的建築物。這個地方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在20世紀之交有一批出色的藝術家在此生活,並將其租為自己的工作室。如:畢卡索。當時,這座公寓是許多知名的前衛藝術人士的聚會場所。

 

8. 愛牆(Mur des Je t'aime):共有40平方公尺大,上面有超過250種語言手寫體的“我愛你"的藍色磚牆。

 

蒙馬特也出現許多電影場景中:

ex.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Amélie Poulain),「艾蜜莉的異想世界」與蒙馬特(兼影評

IMG_8628

蒙馬特是目前官方指定的歷史街區,僅允許有限度的開發來保持歷史特色。

蒙馬特(Montmartre)原來的意思是殉教者之丘(Mont des Martyrs),而這位殉教者就是聖丹尼斯(Saint Denis)。在公元三世紀時,他因為讓太多人皈依基督教而激怒了羅馬皇帝(德西烏斯),進而處以斬首極刑。在斬首隔天,殉教者受到天使的力量,舉起自己的頭顱,在臨近的溪邊洗淨了血污,一路舉著自己的頭顱走了好幾英里,直到一個小村,身驅才在那兒倒下。而那個小村,就是現在的Saint Denis。

image

捧著自己頭顱的聖人聖丹尼

 


參考書籍: P.103~P.121 「破解梵谷 蔣勳 天下文化」

「蒙」(Mont)是「山丘」的意思

「馬特」(Martre)是紀念此地的一些殉教烈士。

這一區屬於巴黎邊緣,社會階層上,大多是吉普賽遊民、偷渡者、小偷扒手、妓女混雜的地區。

19世紀遠離巴黎市區的蒙馬特山丘,不必支付稅金給巴黎市。所以,是免稅吸引了這些藝術家,
初到巴黎的勞工、落魄的藝術家如莫內、梵谷(32歲時)、馬蒂斯、竇加、雷諾瓦、畢卡索(20歲時,30歲成名之後離開)等等,都聚集在蒙馬特。
 
~蒙馬特文化:生活窮困卻充滿夢想的社區,處處流動著人的頑強生存力量。使得巴黎不會整個墮入資產階級的腐化與單調。
 
「落選展」1874 ,「日出。印象」

生於1840前後的一批畫家,如莫內、雷諾瓦、竇加。以馬奈為首,形成團體。共同在1870年代創造了新的藝術革命。風格為以風景、自然、光,唯美、樂觀、有主流意識。

1874年起,前期印象派已結束,1886起,新印象派始起於蒙馬特 (Montmartre)。
1886 梵谷(32歲)到了巴黎,印象派已經有十二年的歷史了。此時期梵谷繪畫作品有200多幅,

1887 「蒙馬特菜園」畢沙羅式小筆觸。

1887 「鈴鼓酒館的老闆娘」

1887 「從蒙馬特克利奇看阿爾涅工廠」。

「唐基老爹」、「浮世繪仿作:李花盛開」...等

1888.2.20離開巴黎,到法國南方的阿爾。

新印象派:一批帶有波希米亞式的「反中產階級」性格,繁華中看見荒涼。邊緣、窮、關心生命的價值,用繪畫來救贖。
 
梵谷在蒙馬特區來往最深的是經營畫具店的唐基老爹。唐基老爹是1871年巴黎公社工業革命起義的參與者。
(註:第一國際,國際性工人協會: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建立起國際無產階級的群眾性革命組織)
 

2. 聖心聖殿 (巴黎)

原文網址: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8%81%96%E5%BF%83%E8%81%96%E6%AE%BF_(%E5%B7%B4%E9%BB%8E)

 

聖心聖殿(法語:Basilique du Sacré-Cœur),簡稱聖心堂,是法國巴黎的天主教宗座聖殿,供奉著耶穌聖心,位於巴黎北部的高地蒙馬特,為巴黎著名的地標之一,從1875年開始建造,於1914年建造完成。但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所以直到1919年戰爭結束後才正式開始使用(歷時44年)。
 

耶穌聖心(英語:Sacred Heart of Jesus),是著名的基督信仰敬禮,以耶穌的心露於外,繞以茨冠,並有傷痕,上有火焰,表示耶穌對世人之大愛,藉以呼籲世人賠補己罪,並彼此相愛。

[註] 痛苦三端:耶穌受茨冠之苦辱:兵士脫去了耶穌的衣服,給祂披上一件紫紅袍,又用荊棘編了一個茨冠,拿了一根蘆葦放在祂的右手裡;然後跪在祂前,戲弄祂說:「猶太人的君王,萬歲!」。〈瑪27:28 - 29〉
 

【聖心堂建築成分】

1. 聖心堂整體的風格有很濃厚的羅馬-拜占庭的色彩。(參考資料:http://www.twword.com/wiki/%E6%8B%9C%E5%8D%A0%E5%BA%AD%E5%BC%8F%E5%BB%BA%E7%AF%89)

2. 擁有3個拱的門廊,在兩側裝飾著聖女貞德路易九世的騎馬雕像。

3. 19噸的薩瓦鐘(Savoyarde)是1885年時在法國羅訥-阿爾卑斯大區薩瓦省的首府安錫(Annecy)(在1860年被薩伏依所併吞)所鑄造的,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鐘之一。

4. 聖心堂的圓頂有巨大的鑲嵌畫-基督聖像(Christ in Majesty),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鑲嵌畫(馬賽克(mosaic) )拼貼之一。

5. 聖心堂是由城堡 - 蘭登(Château-Landon)所開採的石灰華岩所建成的,這種岩石會不斷的滲出方解石,可以確保聖心堂既使在風化與污染的影響下,依然可以保持著白色的外觀。

 

白朗峰

白朗峰(法語:Mont Blanc,義大利語:Monte Bianco,意為「白色山峰」[1]),是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位於法國的上薩瓦省和義大利的瓦萊達奧斯塔大區的交界處。白朗峰是西歐與歐盟境內的最高峰,海拔為4,808.73公尺

 

附近最有名的兩個城鎮是義大利瓦萊達奧斯塔大區的庫爾馬耶烏爾(Courmayeur)與法國羅納-阿爾卑斯大區上薩瓦省的霞慕尼(Chamonix),這裡也是第一屆冬季奧運會的舉辦地區。遊客可以搭乘纜車上山,路線會經過庫爾馬耶烏爾與霞慕尼。

 

石灰華,又稱「鈣華」,是碳酸鈣含量較多的河流、湖泊或泉水所形成的碳酸鈣沉積物。

 

方解石是一種碳酸鈣礦物,天然碳酸鈣中最常見的就是它。因此,方解石是一種分佈很廣的礦物。方解石的晶體形狀多種多樣,它們的集合體可以是一簇簇的晶體,也可以是粒狀、塊狀、纖維狀、鐘乳狀、土狀等等。敲擊方解石可以得到很多方形碎塊,故名方解石。

顏色有無色、白、粉紅、黃、棕色等。透明至半透明。

 

 


 

聖心聖殿 (巴黎) 原文網址: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8%81%96%E5%BF%83%E8%81%96%E6%AE%BF_(%E5%B7%B4%E9%BB%8E)

 

最早出現建造一座供奉聖心教堂的想法】

蒙馬特是巴黎公社第一次暴動的地點,也有許多公社的中堅份子永遠被埋葬在原先是石膏坑道的地下迴廊裡,這裡是他們最後撤退的地點,但是因為凡爾賽軍在入口引爆炸藥而全數喪生。巴黎公社處死了巴黎的樞機主教喬治·達爾博伊,而他也成了復興教堂的烈士。
 
在法國大革命不久後 ...
1871年1月,圍城四個月後,執政的國防政府謀求與新宣告成立的德意志帝國簽訂停火協定。德國人要求在和平協定裡加入一條要讓德國軍隊以凱旋儀式進入巴黎。儘管被圍困多日,但許多巴黎市民還是非常憤慨並堅決反對普魯士人以任何儀式宣布對他們的城市的占領。
 

由偏激的天主教徒與保皇主義者,在普法戰爭之後對的激進的巴黎公社(1870年-1871年)大規模嚴厲的報復行動:

 

「以任何方式支持過公社的行為都被視為政治犯罪,數千人被起訴。大約有58,000名巴黎公社社員在戰爭中失去他們的生命。」

 

國民議會 在1873年7月24日對巴黎樞機主教的請求作出了回應。他們投票決定建造聖心堂,而且定義它為:對「巴黎公社社員所犯下的罪行的補償」。

 

巴黎公社 原文網址: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5%B7%B4%E9%BB%8E%E5%85%AC%E7%A4%BE

 

巴黎公社是ㄧ群想建立一個「社會主義民主共和國」的組織。巴黎公社(法語:la Commune de Paris)是一個在1871年3月18日(正式成立的日期為同年的3月28日)到5月28日的2個月中,短暫地統治巴黎的政府。之後也宣布要接管法國全境。

 

巴黎公社:

1870 年普法戰爭爆發,在色當會戰中法軍大敗。9 月4 日巴黎發生革命,推翻了法蘭西第二帝國,成立了「資產階級」的臨時政府,同德國簽訂和約,割地賠款。

 

而巴黎工人則準備以戰鬥方式來實現自己的要求。3 月中旬成立的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3 月18 日上午起義開始,起義者迅速占領陸軍部、市政府等機關,「梯也爾政府」逃往凡爾賽。3 月28 日,在市政廳廣場上隆重舉行了巴黎公社成立大會,中央委員會把政權移交給公社,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誕生。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6nkxag.html

 

原文網址:

http://www.twword.com/wiki/%E5%B7%B4%E9%BB%8E%E5%85%AC%E7%A4%BE

巴黎工人在1871年3月18日革命后建立的無產階級政權。「世界歷史」上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1871年法國無產階級建立的革命政權,為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

 

第一國際

第一國際成立:1864 年9 月在倫敦聖馬丁教堂召開了有英、法、德、意、波等國近2000 名工人代表參加的聲援波蘭人民起義的國際性工人大會。

 

馬克思應邀出席大會並當選為主席團成員。大會通過了建立國際工人組織的決議,並決定這個組織的名稱為「國際工人協會」,史稱第一國際

 

馬克思被選入了領導機構,負責起草了《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為第一國際制定了正確的政治路線和組織原則,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建立起來的國際無產階級的群眾性革命組織

 

第一國際的成立是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它標誌著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大大促進了工人運動的發展。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6nkxag.html

 

 


 

 

歷史:聖心堂整體的風格有很濃厚的羅馬-拜占庭的特色,其原因:

 

公元395年,以基督教為國教的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兩個帝國。

 

史稱東羅馬帝國為拜占庭帝國,其統治延續到15世紀,1453年被土耳其人所滅亡。東羅馬帝國的版圖以巴爾幹半島為中心,包括小亞細亞、地中海東岸和北非、敘利亞、巴勒斯坦、兩河流域等,建都君士坦丁堡。

 

西羅馬的首都仍在當時的羅馬,而東羅馬則將首都遷至拜占庭,「拜占庭」原是古希臘的一個城堡。其國家也就順其遷移被稱為拜占庭帝國。拜占庭建築,就是誕生於這一時期的拜占庭帝國的一種建築文化。拜占庭帝國以古羅馬的貴族生活方式和文化為基礎。由於貿易往來,使之融合了東方阿拉伯、伊斯蘭的文化色彩,形成獨自的拜占庭藝術。

 

拜占庭式建築:

(拜占庭式建築:「穹窿頂」、整體造型中心突出、穹頂支承在獨立方柱上、色彩燦爛奪目)

 

聖心堂的圓頂有巨大的鑲嵌畫-基督聖像(Christ in Majesty),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鑲嵌畫(馬賽克mosaic 拼貼)之一。

(拜占庭式建築:「穹窿頂」、整體造型中心突出、穹頂支承在獨立方柱上、色彩燦爛奪目)

 

前期特色(4-6世紀):規模宏大的以一個穹窿為中心。(支承結構、內部空間自由) (穹:隆起、天空)

中期特色(7-12世紀):佔地少而向高發展,中央大穹窿沒有了,改為幾個小穹窿群,並著重於裝飾。

後期特色(13-15世紀):沒有什麼新創造,後來在土耳其入主后大多破損無存。

 

位於伊斯坦布爾(即古代拜占庭/君士坦丁堡)的聖索非亞大教堂

 

如何分辨拜占庭、羅馬、歌德式建築

原文網址:

https://m.facebook.com/notes/minos-mi/%E6%AD%90%E6%B4%B2%E5%BB%BA%E7%AF%89%E9%A2%A8%E6%A0%BC2-%E5%A6%82%E4%BD%95%E5%88%86%E8%BE%A8%E4%B8%AD%E4%B8%96%E7%B4%80-%E6%8B%9C%E5%8D%A0%E5%BA%AD%E7%BE%85%E9%A6%AC%E5%BC%8F%E6%AD%8C%E5%BE%B7%E5%BC%8F%E5%BB%BA%E7%AF%89/10151785572667826/

 


 

3. 羅浮宮(法語:Musée du Louvre)

 

羅浮宮(法語:Musée du Louvre)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邊,原是法國的監獄,現在是羅浮宮博物館,擁有藝術收藏達3.5萬件,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主要收藏1860年以前的藝術作品與考古文物。

 
 

羅浮宮的環繞景觀(2006年)

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2.5,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612075

 

羅浮宮 原文網址: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5%8D%A2%E6%B5%AE%E5%AE%AB#

 

羅浮宮(法語:Musée du Louvre)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邊,原是法國的監獄,現在是羅浮宮博物館,擁有藝術收藏達3.5萬件,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主要收藏1860年以前的藝術作品與考古文物。

 

羅浮宮始建於12世紀末(1190年)(至今 826年)由法王菲力二世(「奧古斯都」)下令修建,最初是用作監獄與防禦性的城堡,邊長約90米,四周有城壕,其面積大致相當於今羅浮宮最東端院落的四分之一。當時的羅浮宮堡並不是法國國王的居所,而是被用來存放王室財寶和武器。

 

14世紀,法王查理五世覺得羅浮宮堡比位於塞納河當中的城島(西岱島)的王宮更適合居住,於是搬遷至此。

他之後的法國國王再度搬出羅浮宮,直至1546年,弗朗索瓦一世才成為居住在羅浮宮的第二位國王。

 

改建工作從1624年持續到1654年(共30年)。1682年法國宮廷移往凡爾賽宮後,羅浮宮的擴建再度終止。路易十四曾計劃放棄羅浮宮,並將其拆除,但後來改變了主意,讓法蘭西學院、紋章院、繪畫和雕塑學院、以及科學院搬入羅浮宮的空房,此外還有一些學者和藝術家被國王邀請住在羅浮宮的一層和大長廊的二樓。

1750年法王路易十五正式提出了拆除羅浮宮的計劃。但由於宮廷開支過大,缺乏足夠的金錢來僱傭拆除羅浮宮所需的工人,該宮殿得以倖存。

 

1789年10月6日,巴黎的民婦集群前往凡爾賽宮,將法王路易十六挾至巴黎城內,安置於杜伊勒裡宮,該時期對羅浮宮進行了簡單的清理打掃工作。法國大革命期間,羅浮宮被改為博物館對公眾開放。拿破侖即位後,開始了對羅浮宮的大規模擴建,建造了面向裡沃利林蔭路的北翼建築,並在圍合起來的巨大廣場中修建了卡魯索凱旋門,作為杜伊勒裡宮的正門。拿破侖三世時期修建了黎塞留庭院和德農庭院,完成了羅浮宮建築群。

 
1871年5月,巴黎公社面臨失敗時,曾在杜伊勒裡宮和羅浮宮內舉火,試圖將其燒燬(當時公社決定燒燬的還有巴黎市政廳、王宮(Palais Royal)等標誌性建築)。杜伊勒裡宮被完全焚燬,羅浮宮的花廊和馬爾贊長廊被部分焚燬,但主體建築倖免。第三共和國時期拆除了杜伊勒裡宮廢墟,形成了羅浮宮今日的格局。

拿破崙在征服歐洲各國的同時,將被征服國家的藝術品大量運往法國,送至羅浮宮(此時已改名為「拿破崙博物館」)展出,還增加了古羅馬和古埃及藝術品展廳。但隨著1815年拿破崙的第二次退位和終生放逐,羅浮宮藏品中約有5000多件藝術品被歸還給原來所屬國。

 

此後的100多年裡,羅浮宮的收藏範圍不斷擴大,加入了東方(遠東)、亞述、古埃及等時代的藏品。隨著藏品數量的增多,展覽空間越來越小。1981年,法國政府決定將羅浮宮建築群的全部建築劃撥博物館,並對羅浮宮實施了大規模的整修。由華裔美籍設計師貝聿銘設計的位於羅浮宮中央廣場上的透明金字塔建築。整修後的羅浮宮於1989年重新開放。其展覽區域劃分為:

黎塞留庭院(Richelieu Wing)(北面;拿破侖三世時期修建):遠東、近東、伊斯蘭文物;雕塑;14世紀至17世紀的法國油畫;德國、尼德蘭和佛蘭德斯油畫;其他繪畫和形象藝術

蘇利庭院(Sully Wing)(東面;拿破侖一世時期修建):古埃及文物;近東文物;古希臘、伊特魯里亞、古羅馬文物及雕塑

德農庭院(Denon Wing)(南面;拿破侖三世時期修建):古希臘、伊特魯里亞、古羅馬雕塑;17世紀至19世紀的法國油畫;義大利及西班牙油畫。 (蒙娜麗莎在此館)

 

羅浮宮平面圖。由Arnaud Gaillard (arnaud () amarys.com), Greatpatton - own work (All user names refer to fr.wikipedia),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573688

 

目前,羅浮宮是世界參觀人數最多的藝術博物館

 

羅浮宮鎮館三寶:

斷臂維納斯  (Vénus de Milo)

蒙娜麗莎的微笑 (La Joconde)

尼克女神(勝利女神 (Nike of Samothrace)

 

金字塔

羅浮宮擴建工程,是1989年法國大革命200周年紀念巴黎十大工程之一,也是唯一一個不是經過投標競賽而由法國總統密特朗親自委託的工程。此工程由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玻璃金字塔成為羅浮宮的入口處。

天災

2016年6月,因連日大雨導致巴黎塞納河2日因為水位暴漲而波及市區道路與電車軌道,羅浮宮緊急將珍貴的藝術品搬到地勢較高的樓層。這是羅浮宮1993年經整修並重新開放以來,館方首次採取這項預防措施。

羅浮宮分館

為解決文化機構過度集中巴黎的現況,首度提出羅浮宮設置分館的計劃,當時有亞眠阿拉斯濱海布洛涅加萊朗斯瓦朗謝訥等6個城市入選,最後在2004年11月29日由朗斯出線[2]羅浮宮朗斯分館(Louvre-Lens)由日本SANAA建築事務所設計,2009年12月4日動工,2012年12月4日開館。

 

另外,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2004年斥資10億歐元,買下「羅浮宮」這個招牌30年的使用權,還包括法國博物館運作知識,阿布達比羅浮宮預計2012年開館。可是..... 至今尚未完工....

 

(阿布達比羅浮宮 位置,全世界都在關注 阿布達比羅浮宮期待2016開幕 2016年07月10日 13:01)

 

交通

(巴黎南邊)從奧利機場 (Aéroport d'Orly) 到盧浮宮博物館:乘坐開往Champ de Mars-Tour Eiffel方向的城際快車C線(RER C),在Saint-Michel Notre-Dame站下車;步行至Saint-Michel站後,換乘開往Saint-Lazare方向的27路公交車至盧浮宮博物館站(Palais-Royal-musée du Louvre)下車。此時,玻璃金字塔即在你面前。

 

(巴黎北邊)從戴高樂機場(Aéroport Charles de Gaulle )到盧浮宮博物館:乘坐開往Massy-Palaiseau方向的城際快車B線(RER B),在Châtelet les Halles站下車後,或者轉乘開往Saint-Lazare方向的14號地鐵至Pyramides站下車,步行至盧浮宮博物館;或者轉乘1號地鐵至Palais-Royal/musée du Louvre站下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陽光英文繪本讀書 的頭像
    陽光英文繪本讀書

    陽光英文繪本讀書會

    陽光英文繪本讀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