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m Flying Fox 關島飛狐 P.31 by Penny
名稱:Guam Flying Fox 關島飛狐 (學名:Pteropus tokudae 關島狐蝠)
地點:關島
大小:15厘米(6英寸);27英吋(69公分)長(展翼)和體重152克
特性:外觀上與近親金狐蝠(Pteropus insularis)非常相似。
頭的頂部是灰色,背部、咽喉和下體褐色或黑褐色,頸部的金黃色的邊。
牠們經常與較大的馬里亞納狐蝠一同生活。
靠著視覺和嗅覺尋找果實和花粉為食,並不發超音波,
吃食結在密克羅尼西亞蘇鐵樹上的果子和鮮花。
數量:最先於1931年被紀錄,最後的標本是於1967年發現的雌性狐蝠,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其列為被“滅絕”
原因:可能是被人類捕食及被引入到島上的棕樹蛇獵殺或失去棲息地。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翼手目 Chiroptera
蝙蝠介紹:
-
蝙蝠是對翼手目動物的總稱,翼手目的動物在四肢和尾之間覆蓋著薄而堅韌的皮質膜可以像鳥一樣鼓翼飛行。
-
翼手目可以分為兩個亞目:大蝙蝠亞目和小蝙蝠亞。目前者體形較大吃素,多以水果為食,如著名的狐蝙,翼展可達90厘米之巨;後者體形遠較前者為小,多以昆蟲為食。
-
翼手目下面有數個科,其中大蝙蝠科的蝙蝠吃素,又稱果蝠,其他各科的蝙蝠多數吃葷(有少數種類吸花蜜的)吃葷的蝙蝠中有多數吃昆蟲,有少數捕魚吃,當然也有吸血的,吸血蝙蝠都產在中南美洲。
-
台灣本島只有吃蟲的, 有二十多種,唯一的素食果蝠台灣狐蝠則產於綠島,,不過聽說已經很久沒有人看過了。
特徵與習性:
-
一年繁殖一次,妊娠約2-6個月,一次生產一胎。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當雌雄蝙蝠交配之後,並不馬上受精。雌蝙蝠把精子先儲存在子宮裡面,到了春天,大夥從冬眠中醒來之後,雌蝙蝠這才排卵、受精。小蝙蝠三個星期開始長毛,不到十二週就可以飛了。
-
果蝠由於常在植物間來回覓食,所以成為許多植物傳播花粉及種子重要的媒介。因此果蝠的生態功能,對人類經濟活動有重大貢獻。靠著視覺和嗅覺尋找果實和花粉為食,並不發超音波。主要分布在非洲、亞洲和澳洲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
-
食蟲性的蝙蝠,單獨一隻一個晚上的覓食就可能吃掉數百隻,甚至上千隻的昆蟲,其中不乏許多可能危害農作物的經濟害蟲,對控制害蟲的數量極為重要,因此食蟲蝙蝠也對生態與人類的經濟活動同樣具有重大影響。
-
翼手目動物多在夜晚活動,他們主要依靠發出超聲波回聲定位。牠們眼睛很小,耳朵卻很大,利用回聲判別外在的世界,回聲的接收就得靠那雙大耳朵了。 蝙蝠在日落時大夥兒開始離開巢穴,一直到日出前才回家。
-
在古代波斯和中國,蝙蝠卻象徵著長壽和幸福。在西方文化中蝙蝠是邪惡的象徵。
參考資料:
-
http://www.konicaminolta.com/kids/endangered_animals/library/sky/marianas-flying-fox.html
-
吃素+傳花粉的水果蝙蝠 在帛琉快被吃光 網:台人應主動拒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