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上找到一些夜鶯哦相關延伸資料給大家參考


http://www.ylib.com/hotsale/an/index.htm


安徒生童話集簡介


http://sm21.net/jing/anderson/


安徒生童話集電子書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E4ODc0MjQ=.html


安徒生講故事夜鶯卡通影音版


http://www.soku.com/search_video/q_%E5%AE%89%E5%BE%92%E7%94%9F%E8%AE%B2%E6%95%85%E4%BA%8B%E5%9B%BD%E8%AF%AD%E7%89%88%E5%85%A8%E9%9B%86


安徒生講故事卡通影音版其他故事共20個


 


 


史特拉汶斯基:「夜鶯」歌劇電影 DVD / 詹姆士.康隆(指揮) 巴黎國家歌劇院管絃樂團與合唱團


 斯特拉文斯基 - 安徒生童话歌剧《皇帝的夜莺》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1NTE3NjUy.html


 



內容介紹:

安徒生有個童話叫《夜鶯》,講的是有一隻夜鶯中國的皇宮,為皇帝唱歌,它的歌聲感動得皇帝掉了淚。不久,日本國給中國皇帝一隻機械夜鶯作為禮物。這只機械夜鶯從此每天也為皇帝唱起了歌,真夜鶯不屑於與假夜鶯為伍,飛走了。後來皇帝臥病不起,只有死神和機械夜鶯在他身邊,死神認為夜鶯不會再會來,就向皇帝許願說,如果夜鶯為你唱歌,我就讓你複生,此時老皇帝是多麼希望這只機械夜鶯能夠唱首歌呀,但是它卻出了故障。然而,就在這時,真的夜鶯卻真的飛了回來,它的歌聲不僅再次迷住了皇帝,也使死神陶醉了。死神懇請它能夠一直唱下去,夜鶯就要求死神歸還皇帝的冠冕、寶劍和權杖,死神一一歸還,最後自己遁去,此後皇帝康復如出……俄羅斯著名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根據這個優美的童話,在1908年-1914年間創作了一部歌劇,名為《夜鶯之歌》,並於192022日在法國首都巴黎首演,從此這部歌劇轟動了世界。

歌劇電影《夜鶯》賞析:

歌劇《夜鶯》(The Nightingale)雖然不是斯特拉文斯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作為其歌劇領域的處女作,這部僅45分鐘的歌劇將俄羅斯風格、印象主義風格及世界藝術風格元素完美糅合,成為世界歌劇舞臺上一部打著深刻的斯氏烙印的力作。

《夜鶯》取材自丹麥童話大師安徒生的同名童話,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古老的中國皇宮裡的離奇故事:夜鶯用婉轉美妙的歌聲打動了死神,挽救了生命垂危的皇帝。故事的創作靈感源自作家生命中最後一段刻骨銘心卻未果的愛情,大師借助夢幻般的童話之筆將遙遠而神秘的中國夜鶯作為使者,傳遞了他對真、善、美的理解以及對藝術的敬意。斯特拉文斯基被童話《夜鶯》深深吸引,嘗試創作他的第一部歌劇,並親自參與了俄文腳本的寫作。但他在完成該劇第一幕的創作後,卻將其束之高閣,轉而投入芭蕾舞劇的創作。直至1913年,斯特拉文斯基重新整理創作擱置了四年之久的歌劇,於19145月將《夜鶯》搬上了巴黎歌劇院的舞臺。歌劇的首演以實驗劇的形式進行:男女歌唱演員分別坐在舞臺的兩側,舞臺上還有若干名民間歌舞劇演員和舞蹈演員。這種表演方式使舞蹈演員和歌唱演員的功能區彼此分開,遵循了斯氏關於音樂戲劇要素分離的基本原則。自歌劇首演以來,多個優秀的樂團及合唱團對《夜鶯》進行了演繹。較為經典的版本有:布列茲指揮BBC交響樂團和合唱團的CD版本,由Erato發行;斯特拉文斯基指揮華盛頓歌劇院管弦樂團和合唱團CD版本,Sony發行。

2005年為紀念安徒生誕辰200周年,EMI公司推出全新的歌劇電影版本:由克裡斯坦·肖戴特(Christian Chaudet)執導,詹姆斯·康隆(James Conlon)攜巴黎國家歌劇院管弦樂團與合唱團傾情演繹。夜鶯一角由法國首席花腔女高音納塔莉·德賽(Natalie Dessay)飾演。導演以嶄新的方式詮釋了斯特拉文斯基的音樂,他匠心獨具地將場景設置在虛擬的“未來的中國紫禁城”中,城內佈滿了巨大的青瓷花瓶。在那個被媒體操縱的浮躁、壓抑的世界裡,夜鶯樸實無華的形象和她超凡脫俗的歌聲給沉悶的未來世界帶去了光明和希望。

肖戴特執導的《夜鶯》可謂近年歌劇電影之大製作,全劇拋棄了現場舞臺錄影的方式,而是經由繁複的前期策劃和後期製作,歷時一年半精心打造而成。音軌選自1999EMI廣受好評的歌劇《夜鶯》的CD唱片。導演將錄製唱片的原班人馬請回,於2003年秋,配合場景設計和動作編排,搭配精心設計的道具和服裝,在巴黎郊區一所大型攝影棚裡進行了為期五周的棚內拍攝。更重要的是,拍攝結束後由十名專業人士組成的工作團隊耗時一年的後期三維動畫製作。劇中我們可以看到魔幻般的場景與畫面:自動吹奏的樂器在空中時隱時現,被貼上條碼的宮中物品在傳輸帶上一件件自動出售,還有在火紅的燈籠裡歌唱的僧侶,追隨著人們飛行的麥克風……劇中的每一個場景都充滿著令人驚豔的奇妙構圖,正如導演在片頭引用斯特拉文斯基的話所說:“僅用耳朵去聽音樂是不夠的,你還必須用眼睛去看”。斯特拉文斯基極富色彩感的音樂賦予電影主創人員以創作的靈感和無限遐想的空間,導演力求以超現實主義的畫面表達出對斯特拉文斯基的《夜鶯》所營造的特殊氛圍的理解。影片中的所有場景,包括演員的一舉一動都縝密地依照音樂的進行設計編排,並在藍色的佈景下拍攝,接著以電腦構圖,加入背景和特效,經後期處理製作出惟妙惟肖的三維動畫。這種特殊的詮釋方式擺脫了歌劇舞臺表演的狹隘空間,以尋常想像力所不能探及的畫面呈現於螢幕之上,而斯特拉文斯基的音樂也因這些超現實的絢爛畫面獲得了新的生命。

導演將此劇設計成了一個孩童的夢境:在歌劇序曲營造出的虛幻縹緲的意境中,一個提著紙燈籠的中國小男孩在寂靜的夜晚悄悄跑進爺爺的陶器作坊,發現了一隻剛出爐的白色大陶瓶,夢境由此開始。男孩的手指輕輕觸碰,那只還未上釉的陶瓶頃刻間幻化成了精美絕倫的青花瓷瓶,在旋轉的瓷瓶中,漁夫在夜色中搖櫓歌唱。這首讚美夜鶯美妙歌聲的“漁夫之歌”,作為歌劇三幕之間的過渡,貫穿了全劇,同時也引出夜鶯的詠歎調,並將孩子帶到了由皇帝專政的未來世界裡。大臣希望借助網路找到這只善歌的夜鶯為皇帝演唱,小男孩利用手機找到了夜鶯,並將其帶進了紫禁城。歌劇第一幕以活動的中國版畫、青花瓷盤、摺扇、藍布花傘、宮燈、屏風等,表達著導演對中國元素的理解。整個第二幕就如同由大臣精心導演的一場盛大的“秀”:大臣坐鎮監控室,透過無數台監視器操縱著整場演出,控制著媒體和聽眾的一舉一動,甚至聽眾何時歡呼,何時鼓掌都在他的嚴密掌控下進行。侍從們熱鬧的合唱、明亮的銅管樂伴奏,絢爛的霓虹燈,將我們帶到了由媒體主宰的世界:光鮮、喧鬧卻荒誕無常。第三幕由陰森的“死神合唱”和陰冷、縹緲的音樂營造了死神降臨時令人不寒而慄的意境。夜幕中的紫禁城被籠罩在死的陰影中,宮中所有物品,包括皇帝的冠冕、寶劍和權杖都被貼上條碼由死神統一出售,皇帝在病榻上呻吟。突然,夜鶯天籟般的歌音劃破了死的寂靜,她的“死亡園地之歌”令冷酷的死神為之沉醉,死神自行離去。

導演將電影的主要場景設置在虛擬的中國紫禁城,創造出一個處於遙遠的未來、既熟悉又陌生的東方宮殿。可以看出,肖戴特試圖渲染出被媒體所操控的、充滿絢爛色彩的現實世界裡的種種壓抑、不安和恐懼。土布灰衣、毫不起眼的夜鶯是這個浮躁世界中的異類,她脫俗的歌聲宛若一眼甘醇、清澈的清泉,滋潤了喧囂的現實世界,感動了身居高位的皇帝,甚至軟化了死神的心……

歌劇DVD除正片之外還收錄有長達一小時的製作花絮,包括對電影主創人員和主要演員的採訪以及電影拍攝和製作過程的點點滴滴,為觀眾呈現出繁複而有趣的影片製作過程。巴黎國家歌劇院管弦樂團和合唱團在該劇中表現不俗。巴黎,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劇《夜鶯》創作和首演的城市,該劇團的音色和藝術鑒賞力正符合指揮康隆對斯特拉文斯基音樂風格的理解。夜鶯的扮演者——法國花腔女高音納塔莉·德賽不論是清麗純正的音色,還是深厚的唱功,都使得她的演唱充滿了靈性。其高音收放自如、靈巧活潑、毫不費力,猶如銀絲般的音質令人驚羨。訪談中德賽曾非常自信地談到:“我認為,我即是夜鶯!此角非我莫屬!”對於這位元歌劇唱家而言,語言是唯一的挑戰,大段的俄文歌詞讓她私下裡下了不少功夫。同時,德賽的表演也可圈可點,面對著藍色的背景和攝影器械,她的表演從容流暢,步態和神情都拿捏得十分到位。影片中,身材嬌小的德塞身著剪裁簡潔的灰色麻布連身短裙,直發披肩,純樸自然,就如同夜鶯本身:體態嬌小、其貌不揚,卻擁有世上最動人的歌喉。肖戴特和德賽共同打造的夜鶯形象,相信亦深得安徒生和斯特拉文斯基這兩位藝術大師的認可。

歌劇電影《夜鶯》將斯特拉文斯基的音樂緊密的與電影畫面契合在一起,以超現實主義的方式為聽眾呈現出魔幻般的畫面與精美的音樂完美結合的視聽盛宴。電影的結尾,小男孩撲進皇帝的懷中,恍惚中醒來發現自己仍身在陶器作坊中,抱著自己的是爺爺,對他而言,同時也是對所有觀眾而言,整部電影就是一個由斯特拉文斯基和當代藝術家們共同營造的玄妙夢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陽光英文繪本讀書 的頭像
    陽光英文繪本讀書

    陽光英文繪本讀書會

    陽光英文繪本讀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