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羅河雖然年年氾濫成災,卻是古埃及文明的搖籃,『埃及是尼羅河送給埃及人的禮物』這句話最能印證。因為離開了尼羅河的兩岸全都是一大片什麼也無法生長的沙漠。對埃及人來說,尼羅河可說是埃及人的唯一水源,而每次氾濫過後,在兩岸都會留下一層厚洷又肥沃的的洷土地,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種子只要落在上面,根本用不著施肥,就能夠長出很豐碩的農作物。
尼羅河對古埃及的生活方式有決定性的影響。一年分成三個季節:漲水季、退水季和收穫季。每季四個月,每月三十天。一年之終,另有額外的五天。尼羅河上漲時,帶來肥沃的土壤。退水季的時候耕耘、播種,然後等待收穫。主要的農產是:大麥、小麥、豆子、椰棗、無花果和葡萄。
尼羅河雖然造就了豐饒的農業生產,但是也每年淹沒了農田的阡陌和溝渠。只有集體的力量才能每年重修灌溉系統和丈量、分配土地。因此,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埃及就發展出相當成熟的政治組織。而且因為每次漲水過後,田地的分界線就消失,為了重新分配時能公平處理,所以埃及人發明了一套測量面積的方法,所以在很早以前,埃及人的數學和幾何學都相當專業了。在漲水季節,大量的農村勞力閒置,正好作為大型公共工程(例如金字塔)的勞力來源,政府則以糧食支付工資。
尼羅河兩岸的岩壁,供應大量的石灰岩、砂岩和花崗岩,而尼羅河帶來的黑色泥土是製造泥磚和陶器的好材料。因此石材、泥磚和陶器是古埃及人製造器物最重要的材料。木材卻是珍貴的物資。尼羅河東邊的沙漠,出產銅礦、金礦,和各種紋路的石材,也是對外貿易的孔道。
手握蓮花,在尼羅河上悠遊的埃及女孩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