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金色大廳的新年數字謎題 1987-2011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大盤點

每年年末,樂迷間關于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討論,大約都是從演出曲目單公布之后開始的;有人甚至會在官方消息正式發布之前,草擬出自己心目中最希望出現的曲目安排,熱情可見一斑。大家關心著新一年辭舊迎新之際的維也納金色大廳里將上演哪些新曲目,也關注著哪幾部自己喜歡的經典作品會被再度重演。事實上,究竟哪些曲目有幸入選,與當年應景的紀念主題肯定休戚相關,或許與年度指揮的個人偏好有些許聯系,更可能與某些傳統直接掛鉤。有不少朋友都很好奇——除了每年必演的《藍色多瑙河》與《拉德茨基進行曲》,還有哪些作品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比較熱門的選擇?為了準確回答這個問題,筆者特意搜集整理了1987年至2011年演出的所有曲目,加以分門別類、進行匯總統計;完成這項工作后進而有了更大的野心——希望能從各個角度對這25屆新年音樂會進行全方位盤點,最終促成了這篇文字。

 

 
 

●為什么從1987年開始?

◎在1987年之前,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執棒權基本被克萊門斯·克勞斯(Clemens Krauss)、威利·博斯科夫斯基(Willi Boskovsky)和洛林·馬澤爾(Lorin Maazel)三人包攬,其中博斯科夫斯基甚至連續指揮了25屆之久。從1987年開始,維也納愛樂樂團決定實行新年音樂會指揮輪換制,這一頗具歷史底蘊的音樂盛會由此變得更富個性色彩,也更為引人矚目。大陸聽眾中相當一部分資深樂迷是通過1987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啟蒙的——那年中央電視臺錄播了這臺演出,開歷史之先河。因此,1987年堪稱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歷史上的一道分水嶺,對中國樂迷而言更顯意義非凡。由于條件和能力所限,筆者很難準確考證1987年之前每屆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詳細曲目;相反,1987年之后的數據資料則齊全而精確;因此,權且就讓我們把目光聚焦于1987年到2011年的這25屆吧。

●共有多少位作曲家的作品出現在最近25屆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

◎共計19位作曲家,他們是:老約翰·施特勞斯(Johann Strauss I或Johann Strauss,Sr)、小約翰·施特勞斯(Johann Strauss II或Johann Strauss,Jr)、約瑟夫·施特勞斯(Josef Strauss)、愛德華·施特勞斯(Eduard Strauss)、約瑟夫·蘭納(Joseph Lanner)、弗朗茲·馮·蘇佩(Franz von Suppe)、小約瑟夫·赫爾梅斯伯格(Josef Hellmesberger II或Josef Hellmesberge,Jr)、雅克·奧芬巴赫(Jacques Offenbach)、沃爾夫岡·阿馬迪烏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約翰內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約瑟夫·海頓(Joseph Haydn)、艾米爾·尼古拉斯·馮·雷茲尼切克(Emil Nikolaus von Reznicek)、弗朗茲·李斯特(Franz Liszt)、卡爾·瑪麗亞·馮·韋伯(Carl Maria von Weber)、焦阿基諾·羅西尼(Gioacchino Rossini)、奧托·尼科萊(Otto Nicolai)、漢斯·克里斯蒂安·倫拜(Hans Christian Lumbye)、卡爾·邁克爾·齊雷爾(Carl Michael Ziehrer)以及弗朗茲·舒伯特(Franz Schubert)。從這份名單中我們不難發現,施特勞斯家族是理所當然的主角,而與施特勞斯家族同時代、同類型的幾位作曲家是配角。除此之外,維也納人也不會忘記曾經為這座城市帶來過榮耀、為德奧音樂的強盛做出過杰出貢獻的大師級人物——每逢重大紀念年份(如1991年莫扎特去世200周年、2003年勃拉姆斯誕辰170周年、2006年莫扎特誕辰250周年、2009年海頓去世200周年),樂團都會在新年音樂會的舞臺上重溫這些大師的名作。而2011年,這項特殊待遇落到了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李斯特頭上——樂團用一首《梅菲斯托圓舞曲第一號》紀念李斯特誕辰200周年。

●19位作曲家中的最早出生者與最晚離世者

◎19位作曲家中最年長的是出生于1732年的約瑟夫·海頓,2009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特別上演了他著名的《“告別”交響曲》末樂章。19人中最晚離開人世的,是1945年去世的艾米爾·尼古拉斯·馮·雷茲尼切克。這位長壽的作曲家在他85年的人生歷程中并沒有取得太過輝煌的創作成就,唯有一部喜歌劇《狄安娜小姐》的序曲廣為流傳。湊巧的是,也正是因為這部序曲,他的作品才得以登上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舞臺——1988年元旦,樂團以這首作品拉開了演出的序幕。

●有多少“外國人”?

◎在這19位作曲家中,有4位“外國人”。在這里,我們將“外國人”定義為非德奧背景的作曲家,他們是:來自法國的奧芬巴赫(雖然他出生于德國,但在法國接受音樂教育并終老于那里)、來自匈牙利的李斯特、來自意大利的羅西尼、來自丹麥的倫拜。有趣的是,他們四人中有兩位是通過“同胞關系”才得以將各自作品亮相于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舞臺的——1991年元旦,意大利人阿巴多在金色大廳指揮了同胞羅西尼的《賊雀序曲》;2010年,法國人喬治·普萊特在新年音樂會上為聽眾奉獻了同胞奧芬巴赫的《萊茵河仙女序曲》。

●誰的作品最熱門?

◎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或許大多數樂迷都心知肚明——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最大的熱門,無疑是“圓舞曲之王”小約翰·施特勞斯的作品;數據統計也完全印證了這一點——其作品總演奏次數占歷年曲目總量的58%(不含與其它人合作完成的作品,下同),當之無愧榮獲冠軍。排在次席的是他的弟弟約瑟夫·施特勞斯,占總量的17%。他倆的父親老約翰·施特勞斯只拿到第三名——與“青出于藍勝于藍”的兩個兒子相比,老約翰只占了區區11%的份額。面對“刺眼”的數據,這位曾竭力阻止兒子們從事音樂職業的父親若泉下有知,會感到欣慰還是妒忌?幸好在成績單面前,家族中還有愛德華·施特勞斯“墊背”,不至于讓父輩過于丟份——這位小兒子的成績是可憐的2%。愛德華大半生從事音樂事業,但更多時候專注于指揮,創作方面主要致力于小型作品,不知兩位哥哥的成就是否曾讓他產生過身不逢時的慨嘆?事實上,這位小弟弟并非沒有創作過比較大型的圓舞曲,譬如《Fesche Geister》(作品75號,譯作《縱隊》)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但蹊蹺的是,這部作品在最近25屆新年音樂會上居然一次“露臉”的機會也沒得到。

●有幾位昔日對手?

◎如今施特勞斯家族的聲望可謂如日中天,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不變傳統正是以演奏施氏家族的舞曲創作為主。然而,這份榮耀的由來無疑是通過與同行對手持續不斷的競爭才被激發出動力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也并沒有忘卻與施特勞斯家族同時代的那些競爭者,偶爾也會把這些“老朋友”、“老對手”請到金色大廳的舞臺上。在19位作曲家中,有3位正是這樣的角色:蘭納、齊雷爾與奧芬巴赫。值得一提的是,1801年出生的蘭納對于圓舞曲音樂的貢獻很容易被后人忽略;實際上,正是由于他對早期簡單的圓舞曲進行了大幅改良,方使之逐漸被上流社會所接受,進而大放異彩。蘭納比老約翰·施特勞斯年長三歲,他們雖是競爭對手但又志同道合,雖也發生過不怎么愉快的爭執,但終究友誼戰勝了敵意,兩人攜手拉開一段黃金時代的序幕。不過老約翰的兒子們卻沒有那么好的運氣——他們遇到了強勢的齊雷爾;歷史上,愛德華·施特勞斯甚至曾與這位軍人出身的指揮家兼作曲家對簿公堂,理由是對方組織了一支“山寨樂團”,卻反過來宣稱自己是正宗的“施特勞斯品牌”。在小約翰·施特勞斯和約瑟夫·施特勞斯去世后,齊雷爾居然取代了施氏家族在維也納的地位,讓愛德華·施特勞斯的日子很不好過。然而這位當年沒少給老施家添堵的風云人物,如今卻并沒有被維也納人特別重視,其作品在最近25屆新年音樂會上只出現過一次——1996年上演的《維也納的市民圓舞曲》。

●非施特勞斯家族的作曲家中,誰的作品最熱門?

◎除了施特勞斯家族成員的創作之外,誰的作品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亮相的頻率最高?答案是約瑟夫·蘭納——最近25屆演出里,他的作品在節目單中出現了13次。這位老約翰·施特勞斯的好友兼競爭對手雖然英年早逝,但奧地利人顯然并沒有淡忘他的功績。2001年新年音樂會為紀念蘭納誕辰200周年,指揮和樂團特意選擇了3首來自蘭納的作品;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所作的《美麗的布爾諾人(美泉宮的人們)圓舞曲》,是25屆以來上演的所有非施氏家族作品中,唯一一部亮相過3次的曲目(分別于1994年、2001年和2011年上演)。排在蘭納之后的是小約瑟夫·赫爾梅斯伯格,他的作品出現過9次;歷史上,赫氏曾經擔任過維也納愛樂的常任指揮,樂團自然不會遺忘這位前輩。令人記憶猶新的是,2002年新年音樂會上,赫爾梅斯伯格所作的一曲《魔鬼音程之舞》火爆至極,把當年的演出氣氛推向高潮,著實有幾分“喧賓奪主”的意味。順便提一下維也納愛樂樂團歷史上另一個重要的名字——奧托·尼科萊,當年正是他締造了這支偉大樂團;雖然尼科萊一生成功的創作不多,但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曾先后兩次(1992年、2010年)演奏其著名歌劇《溫莎的風流娘們兒》的序曲。此外,弗朗茲·馮·蘇佩也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常客,這位擅長寫輕歌劇的作曲家,先后有4首輕歌劇序曲5度入選最近25屆的新年音樂會曲目單;有意思的是,這5次序曲演奏無一例外地被安排在下半場第一首,幾乎已成為蘇佩序曲亮相的傳統。

●最純粹的“施特勞斯家族專場”以及涉及作曲家最多的一屆

◎在最近25屆演出中,只有1987年、1989年和1999年這三屆是最純粹的“施特勞斯家族專場”——演出中沒有摻雜任何非施氏家族成員的作品。而相反的極端出現在1991年,這一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曲目單所涉及的作曲家歷史性地達到了8位之多(施特勞斯家族的4位成員外加羅西尼、舒伯特、蘭納和莫扎特),一時間引來不少爭議——很多人不希望新年音樂會演變為“新年大雜燴”;而爭議似乎也取得了成效——在這之后很少再有年度指揮家敢在元旦這天邀請如此眾多的“陌生面孔”造訪維也納金色大廳了。

●哪一屆曲目總數最多、演出歷時最長?

◎2006年元旦,維也納愛樂樂團總共演奏了23首曲目;這是突破歷史記錄的成績——不但是1987年以來這25屆里總曲目數最多的一次,也達到了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有史以來的最高值。曲目總數雖然未必與音樂會總時長成絕對正比,但從發行的影碟來看,2006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總時長極有可能也開創了歷年之最——刨去中場休息時間,總長度約兩小時!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篇幅呈現出“逐步走高”的趨勢——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整場演出通常被控制在一個半小時左右(不計中場休息);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則穩步加量,終于在2006年達到頂點。難道更長的演出時間是為了換來更高的轉播版權費?在一切高舉商業大旗的今天,難免令人產生這樣的揣度。尚且令人欣慰的是,無論篇幅多大、無論是單碟裝還是雙碟裝,最近十年來,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實況錄音的正版CD唱片在大陸的售價始終是132塊錢一套。

●共有多少位指揮家亮相于最近25屆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

◎共有12位。他們是:赫伯特·馮·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克勞迪奧·阿巴多(Claudio Abbado)、卡洛斯·克萊伯(Carlos Kleiber)、祖賓·梅塔(Zubin Mehta)、里卡多·穆蒂(Riccardo Muti)、洛林·馬澤爾(Lorin Maazel)、尼克勞斯·哈農庫特(Nikolaus Harnoncourt)、小澤征爾(Seiji Ozawa)、馬瑞斯·楊松斯(Mariss Jansons)、喬治·普萊特(Georges Pretre)、丹尼爾·巴倫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以及弗朗茲·威爾瑟-莫斯特(Franz Welser-Most);其中,卡拉揚與小克萊伯這兩位大師級人物已離我們而去。要總結這些指揮家的共同點其實并不難——首要一點是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愉快且關系融洽,其次是喜愛施特勞斯家族的這些舞曲并愿意發掘其魅力。

●12位指揮家中,登臺時的最高齡者與最年輕者。

◎在這12位指揮家中,目前最高齡的登臺者是1924年出生的喬治·普萊特——指揮2010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時他已86歲;更難能可貴的是,整場演出中這位身板健朗的老人始終保持著飽滿的神情和清晰的思路,令人敬佩、讓人折服。而在普萊特出現之前,最高齡登臺者的記錄是由卡拉揚保持的——1987年他指揮新年音樂會時已79歲;雖然年近耄耋之年,但大師為我們奉獻的是一場堪稱無比經典的、令人久久難忘的精彩演出。而目前最年輕的登臺者則是1960年出生的弗朗茲·威爾瑟-莫斯特——他指揮2011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時才51歲。而在威爾瑟-莫斯特之前保持最年輕記錄的是同樣很帥的穆蒂——1993年首度指揮時,他52歲。

●登臺次數最多的年度指揮是誰?

◎統計最近25屆的數據,得到的答案很有意思—— 三個“M”并駕齊驅、不分先后——梅塔(Mehta)是4次(1990年、1995年、1998年和2007年)、穆蒂(Muti)是4次(1993年、1997年、2000年和2004年)、馬澤爾(Maazel)也是4次(1994年、1996年、1999年和2005年)。從目前的態勢分析,1941年出生的穆蒂和1936年出生梅塔都還有執棒新年音樂會的可能,若干年后他們誰能拔得頭籌,答案難以預料;至于1930年出生、藝術水準已走明顯下坡路的馬澤爾老人應該很難再有機會。人們不會忘記,2005年由馬澤爾執棒的那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不僅因為受到印度洋海嘯的影響而變得氣氛凝重,老馬個人乃至他手下樂團的狀態也都令人膽戰心驚。不過可以令馬澤爾感到欣慰的是,如果算上1980-1986年這七屆,他指揮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總次數在歷史上是可以排進三甲行列的——第一名是指揮了25屆的博斯科夫斯基,第二名是指揮了13屆的克勞斯,馬澤爾以11次的成績位列第三;此外,他也是最近25屆所有12位亮相指揮家中唯一在新年音樂會上拿起小提琴進行過獨奏表演的一位,這是很特別的一點。

●關于開場曲

◎每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開場曲目總是非常引人矚目,而開場曲的體裁種類往往各不相同。經過統計,在最近25屆演出上,以進行曲開場的有14次,以序曲開場的有6次,以圓舞曲開場的有5次;在25首開場曲目中,小約翰·施特勞斯創作的《騎兵進行曲》以及《祝你健康進行曲》都曾經先后兩度作為開場曲目亮相。進一步分析數據我們會發現,用小約翰·施特勞斯作品來開場的達21次之多,其余4次分別來自雷茲尼切克(1988年——《狄安娜小姐序曲》)、羅西尼(1991年——《賊雀序曲》)、尼科萊(1992年——《溫莎的風流娘們兒》序曲)和老約翰·施特勞斯(2001年——《拉德茨基進行曲-原始版》)。而演出下半場通常都是由歌劇序曲開局,25屆中有21屆遵循了這一傳統,只有1999年、2003年、2006年和2011年是例外。

●哪部作品演奏次數最多?

◎但凡對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傳統有一定了解的樂迷都能輕而易舉地回答上這個問題——演奏次數最多的作品自然是每年固定的兩首加演曲目:《藍色多瑙河圓舞曲》與《拉德茨基進行曲》,這兩首曲目在最近25屆一共被演奏了25次。不過,《拉德茨基進行曲》曾經一度領先,原因在于2001年哈農庫特別出心裁地將這首曲目演奏了兩遍——開場創造性地演奏了最初的原始版,尾聲慣例性地演奏了常規的改編版。然而,2004年年末許多東南亞國家突遭印度洋海嘯侵襲、災民傷亡慘重;出于人文關懷,2005年年度指揮馬澤爾和樂團方面決定臨時取消最后壓軸的進行曲,而由圓舞曲收尾;由此才延續了《藍色多瑙河》與《拉德茨基》繼續并列第一的“正常局面”。也正因為2005年曲目安排的這一變動,使得這一年成為最近25屆以來唯一一次沒有出現老約翰·施特勞斯作品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除了《拉德茨基》與《藍色多瑙河》,哪些作品最常見?

◎如果拋開上述兩首因具備“先天優勢”而根本不可能在亮相次數上被其他曲目趕超的作品,最為熱門的又會是哪一曲呢?答案是小約翰·施特勞斯1861年創作完成的《無窮動》。在最近25屆演出上,它亮相達7次之多(分別于1987年、1988年、1993年、1995年、1999年、2002年、2010年上演)。年度指揮家以何種方式讓這首理論上可以無休止持續演奏的波爾卡舞曲停下來,向來是一個頗為有趣的看點,料想《無窮動》必然將在今后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持續煥發它那無窮的魅力。緊隨其后的是演出過6次的《閑聊波爾卡》(分別于1988年、1990年、1992年、1998年、1999年、2008年上演)。這首短小精干中透出機智幽默的小曲創作于1858年,惟妙惟肖地展現出一幅熱鬧而世俗的生活場景,堪稱是小約翰·施特勞斯快速小篇幅舞曲中的經典之作,其未來生命力同樣不容小覷。被分別演奏過5次的《蝙蝠序曲》和《皇帝圓舞曲》在這個項目上并列第三名。

●連續亮相次數最多兼最熱門的歌劇序曲

◎《蝙蝠》無疑是小約翰·施特勞斯最杰出的大作品,然而《蝙蝠》的序曲顯然要比這部輕歌劇本身更加出名、更受歡迎。在最近25屆演出上,《蝙蝠序曲》是唯一一部連續3年出現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舞臺上的作品(1987年、1988年、1989年),同時也是亮相頻率最高的一部歌劇序曲(25屆來共上演過5次)。結構緊湊、對比強烈、旋律動聽應是其常演不衰的根本原因。有趣的是,或許因為卡拉楊、阿巴多、小克萊伯三位大師連續為聽眾奉上了三個精彩紛呈的版本,1989年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內,《蝙蝠序曲》居然從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銷聲匿跡,直到2002年才由日本人小澤征爾把它重新請回曲目單。除了《蝙蝠序曲》之外,另有三部來自小約翰·施特勞斯創作的輕歌劇序曲在最近25屆演出中被分別演奏了3次,并列歌劇序曲榜的次席,它們是:《吉普賽男爵序曲》、《護林員序曲》以及《威尼斯之夜序曲》。

●《藍色多瑙河》之外的熱門圓舞曲

◎《藍色多瑙河》被視為奧地利的第二國歌,地位不言而喻;那么在施特勞斯家族創作的其他圓舞曲作品中,哪幾部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比較熱門呢?統計結果首先跳出一個霸氣的名字——《皇帝圓舞曲》。在最近25屆演出中,《皇帝》以5次亮相的成績(分別于1987年、1991年、1996年、2003年、2008年上演)排在《藍色多瑙河》之后。雖然不可能像“多瑙河”那樣,每年都和聽眾見面,但“皇帝”也從來沒有讓大家等待過太長時間——多則七年、少則四年,它必定會“駕臨”金色大廳新年音樂會的舞臺。而上演過4次的圓舞曲包括:約瑟夫·施特勞斯的《天體樂聲》以及小約翰·施特勞斯的《藝術家的生涯》和《維也納森林的故事》。這三首曲目加上前面的《皇帝》,基本涵蓋了施特勞斯家族最著名的圓舞曲創作,但也絕非精華之全部。我們不能忘記還有《春之聲》、《晨報》、《加速》、《譫妄》這樣廣受歡迎的重量級創作,它們與《奧地利村燕》、《大湖》、《多瑙河仙女》、《檸檬樹花開的地方》、《享受生活》一樣,在最近25屆新年音樂會上均有過3次亮相的機會。比較令人費解的是,優美動聽且名聲不小的《南國玫瑰圓舞曲》緣何會受到指揮和樂團冷落?25屆以來它只被選中過2次(1998年和2009年)。

●約瑟夫·施特勞斯的最熱門之作

◎約瑟夫·施特勞斯走上音樂之路純屬偶然,要不是當年小約翰臨時染病而需要由他來頂班,可能他會一直從事自己的工程師職業直到退休。但陰差陽錯之下,約瑟夫不但拿起了指揮棒,而且還寫出了許多廣受歡迎的作品。在圓舞曲王國,哥哥的王者地位固然難以撼動,但約瑟夫的才華其實并不遜色,諸如《譫妄》、《奧地利村燕》、《我的經歷是愛情與歡樂》等都是膾炙人口且頗受好評的作品;而最受歡迎的莫過于氣質高潔的《天體樂聲》,這是約瑟夫·施特勞斯所有創作中,亮相新年音樂會頻率最高的作品之一(分別于1987年、1992年、2004年和2009年上演);另有優美典雅的《蜻蜓》和熱情奔放的《別再憂慮》是約瑟夫作品中演出次數最多的兩部波爾卡舞曲,兩者在最近25屆里均上演了4次。順便提一下,在最近25屆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只有1999年沒有出現約瑟夫的作品。

●經歷漫長等待的重逢

◎經典作品總是令人期待,而有一些曲目卻令新年音樂會的熱心聽眾們等待了太長時間。雍容華貴、熱烈明快、極具畫面感且富有寓意的《春之聲圓舞曲》在1989年由小克萊伯執棒演繹后,居然讓聽眾等待了17載之久,直到2006年才重新亮相。這一年樂團還選擇了《在克拉普芬的森林》這首趣味盎然的法蘭西波爾卡,它此前一次亮相也是在1989年。類似情況還不止于此,小約翰·施特勞斯在輕歌劇序曲創作領域聲望僅次于《蝙蝠》的《吉普賽男爵》,在1992年由小克萊伯指揮過之后居然也被“長期冷凍”,直到17年后的2009年,巴倫博伊姆才讓它“重見光明”。三首經歷最漫長等待才與聽眾重逢的經典作品竟都與小克萊伯有關,這也實在有些詭異……

●哪部作品被同一位指揮家反復選擇的次數最多?

◎這個問題當然仍舊要建立在除去《藍色多瑙河》與《拉德茨基進行曲》這一必要基礎上,答案則是馬澤爾對《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的情有獨鐘——最近25屆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里,在由老馬擔任年度指揮的四次中,他先后三度演繹了這首圓舞曲(1994年、1999年和2005年)。這部與《藍色多瑙河》同時代的作品不但優美動聽、蘊含著清新的自然氣息,而且小約翰·施特勞斯在創作時還特別加入了一件古老的奧地利民間撥弦樂器——齊特爾琴,使《維也納森林的故事》顯得更為與眾不同。不過在馬澤爾指揮的三次演繹中,只有1999年的版本使用了齊特爾琴,其他兩次均以小提琴代替。除了老馬之外,最近25屆以來只有梅塔指揮過這首作品(1990年,使用了齊特爾琴),不知道這首圓舞曲的下一次亮相將由誰來指揮?屆時已與觀眾久違的齊特爾琴又會不會粉墨登場呢?有意思的是,除了《維也納森林的故事》之外,馬澤爾對小約翰創作的《一心一意》瑪祖卡波爾卡也十分鐘情,在由他擔任年度指揮的1994年、1999年和2005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均演出了這首作品。

●出現了多少次人聲?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雖以管弦樂團演奏為主要表演形式,但人聲歌唱偶爾也會成為演出的獨特風景線。1987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凱瑟琳·芭特爾登臺與樂團合作演繹了《春之聲圓舞曲》,這是最近25屆中唯一一次有杰出獨唱家登臺的演出,彌足珍貴。而1988年和1998年,維也納久負盛名的童聲合唱團曾先后兩次出現在新年音樂會的舞臺上,配詞演唱了《閑聊》、《輕如鴻毛》、《安娜》等波爾卡舞曲。當然,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演奏家們也時常會放開自己的嗓子——只要上演約瑟夫·施特勞斯的《別再憂慮快速波爾卡》,樂師們必然都會爽朗地“哈哈大笑”(1987年、1994年、2001年、2006年);只要節目單中出現《農民波爾卡》,那么在演奏時指揮必定會帶領大家一起高聲地“啦啦啦”(1989年、2003年、2005年);還有《假期旅行快速波爾卡》中令人忍俊不禁的呼喚(1988年、1995年);更別忘記1993年的《埃及進行曲》中樂師們的歌唱片斷、2002年演奏到《踢踏波爾卡》尾聲時演奏家們齊聲模擬出的“踢踏踢踏”以及2010年《香檳加洛普》中樂師們“醉醺醺”的吟唱。

●出現過幾次“中國元素”?

◎從1989年開始,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出現了一個新創意并演化為一項傳統——在演奏《藍色多瑙河》之前指揮要發表“新年祝詞”。其中1996年、1999年和2005年,馬澤爾在這一環節里都用到了中文,以“新年好”或“新年快樂”向全世界華人觀眾致以問候;另一位用漢語道出“新年好”的是出生在中國沈陽并長期致力于中日友好交流的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2002年)。除了中文祝福語外,新年音樂會上的“中國元素”還來自老約翰·施特勞斯所創作的一首《中國人加洛普》。雖然很難說這部作品所包含的“中國韻味”到底體現于何處,但多少應該對維也納人的熱情表示感激;這部作品在最近25屆被演奏過2次(2003年和2008年),其中后一次登臺與當年將在北京舉辦奧運會是不無關系的。

●哪個錄音品牌出品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實況唱片的次數最多?

◎答案是環球旗下的DG(德意志留聲機)品牌。縱覽最近25屆演出實況的錄音唱片,DG發行了其中8套(1987年、1988年、1991年、2003-2007年);與DG同門的DECCA品牌發行了4次(2008-2011年)、PHILIPS發行過2次(1993年、2002年)。因此可以說,環球唱片是目今為止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音像制品最資深的經營者。位列第二的是索尼品牌,最近25屆中他們發行過5套維也納新年音樂會CD唱片(1989年、1990年、1992年、1994年和1995年)。此外,BMG旗下的RCA品牌曾發行過3次(1996年、1998年和1999年),EMI公司發行過2次(1997年和2000年),TELDEC品牌發行過1次(2001年)。

  • ●圓舞曲榜

    冠軍:25次——小約翰·施特勞斯《藍色多瑙河圓舞曲》作品314號(1987年-2011年)
    亞軍:5次——小約翰·施特勞斯《皇帝圓舞曲》作品437號(1987年、1991年、1996年、2003年、2008年)
    季軍:4次——約瑟夫·施特勞斯《天體樂聲圓舞曲》作品235號(1987年、1992年、2004年、2009年);小約翰·施特勞斯《維也納森林的故事》作品325號(1990年、1994年、1999年、2005年);小約翰·施特勞斯《藝術家的生涯圓舞曲》作品316號(1989年、1999年、2002年、2006年)

    ●序曲榜

    冠軍:5次——小約翰·施特勞斯《蝙蝠序曲》(1987年、1988年、1989、2002年、2010年)
    亞軍:3次——小約翰·施特勞斯《吉普賽男爵序曲》(1987年、1992年、2009年);小約翰·施特勞斯《護林員序曲》(1991年、1996年、2007年);小約翰·施特勞斯《威尼斯之夜序曲》(1994年、2001年、2009年)

    ●波爾卡舞曲榜

    冠軍:7次——小約翰·施特勞斯《無窮動》作品257號(1987年、1988年、1993年、1995年、1999年、2002年、2010年)
    亞軍:6次——小約翰·施特勞斯《閑聊》作品214號(1988年、1990年、1992年、1998年、1999年、2008年)
    季軍:4次——約瑟夫·施特勞斯《別再憂慮》作品271號(1987年、1994年、2001年、2006年);小約翰 & 約瑟夫·施特勞斯《撥弦》(1987年、1989年、1993年、2005年);小約翰·施特勞斯《新撥弦》作品449號(1988年、1992年、1997年、2006年);小約翰·施特勞斯《電閃雷鳴》作品324號(1987年、1992年、1999年、2009年);小約翰·施特勞斯《高貴的匈牙利人》作品332號(1989年、2000年、2006年、2009年);小約翰·施特勞斯《激情》作品260號(1991年、1996年、2003年、2006年);約瑟夫·施特勞斯《蜻蜓》作品204號(1989年、2000年、2002年、2008年);小約翰·施特勞斯《狩獵》作品373號(1988年、1993年、2005年、2010年);小約翰·施特勞斯《一心一意》作品323號(1994年、1999年、2005年、2010年);小約翰·施特勞斯《游覽列車》作品281號(1987年、1992年、2001年、2005年)

    最新排名(1987-2012)請看《2012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前瞻 附最新熱門曲目排行榜[1987-2012]》[作者: 劉恩惠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陽光英文繪本讀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