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之繪本Ⅵ.jpeg

資料來源:http://www.mogaoku.net/

今日敦煌:

  敦煌位於中國甘肅省河西走廊的最西端。

art_map_g0201.gif

  甘肅省地處中國腹部,面積45.5萬平方公里。省會蘭州市位於中國地理中心,從蘭州至中國最東頭和最西頭的距離基本相同。全省呈“啞玲”形。東西長1655公里,南北最窄處只有25公里。境內1千多公里長的河西廊早就是中國東西交通線上的要衛 。甘肅是古代絲綢之路上必經的咽喉要道,是今天開發中國西北的紐帶和依託,也是“新絲綢之路-歐亞大陸橋”中關鍵的一段。敦煌面積約有31200平方公里,所轄區耕種面積23萬多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瓜果和蔬菜等。

  人口

  1985年甘肅省的人口總數已超過二千萬,甘肅是多民族共聚的省份,有漢、回、藏、蒙、滿、維吾爾等共41個民族。其中東鄉、保安、裕固等是甘肅獨有的民族。而敦煌人口約11萬,居民有漢、回、藏、蒙古、哈、土、侗、苗、滿、裕固等族,漢族人口占大多數。

  特產

  •   敦煌地毯:敦煌地毯因類比敦煌藝術圖案而見長,用優質羊毛織成,手工精巧,色澤鮮豔,美觀大方。
  •   水晶石眼鏡:以天然水晶石製成,有平光、近視、遠視和光學變色鏡。
  •   鳴山大棗:體大肉厚,色鮮味甘,因產于鳴沙山下而得名。
  •   李廣杏:七月成熟,色澤金黃,肉厚味甘汁多,含糖量高達25%
  •   紫煙桃:九月成熟,無毛,色鮮味甘,軟而多汁,紫中含綠。
  •   葡萄:甜中帶酸,有補氣血,強筋骨,利小便等功效。

 

地理位置:

  敦煌古稱“沙州”,是一座擁有二千多年歷史的方化名城。今天的城市規模已隨著社會、經濟進步而有現代化的發展,各種商貿、娛樂及文化場所分佈在敦煌市中心,繼續讓當地居民、中外訪客延續敦煌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使命。

 

art_map_g0202.gif

 

歷代沿革:

  敦煌是古絲綢之路上的名城重鎮,她在歷史上的地位,就相當於當今的香港、上海,是一個現代化的國際大都會和重要的通商口岸,在國際貿易、文化交流中起著其它城市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敦(大也)煌(盛敢)”足見當時的地位。

  西元前11世紀敦煌已有少數民族居住,《史記.大宛列傳》記月氏族居於敦煌與祈連之間,“敦煌”一名就從此明確見於史冊上。

  西漢漢武帝正式設立敦煌郡後,下設玉門、陽關、中部、宜禾四個都尉,分別鎮守敦煌境內的南北兩條絲綢古道。此時的敦煌郡,擁有相當今日新疆東部邊緣、敦煌市、安西、肅北、阿克塞等地,人口將近四萬。

 

敦煌與線路:

  敦煌地處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中原通往西域,乃至歐州的唯一通道,是古絲綢之路的咽喉要地。在南朝被記為“華戎所交一大都會”,確實是很準確的評價。

art_silkroad_g03.gif

  歷史上的敦煌,是塞種、月氏、烏孫、匈奴等民族集散的大舞臺,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的集結地,著名學者季羨林說:“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東漢地理學家應劭解釋敦煌為“敦,大也;煌,盛也。”大和盛就是開拓和發達,概括了敦煌的歷史地位和狀況。

  無論西漢的張騫、東漢的班超,漢代的絲綢之路都是從長安出發,一路向西延伸到敦煌,至少分開南北兩條路,北道出玉門關,南道出陽關,通往西域各國。不管東來西往,敦煌都是必經之地。外國使節、僧侶、商賈,在這裡等候簽發通行證。有的停留在敦煌學習風土人情和漢語。有的就在敦煌開店設市,將貨物易手。而西去的使節、官吏、戍卒也要在此籌備糧草、熟悉西域語言,做好出國的各種準備工作。位處綠洲的敦煌正好款待東來西往的人們,無形中就成了東西方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成了絲綢之路上最大的通商口岸和國際貿易市場。

  三國時代,中西交流十分頻繁,至唐代更為鼎盛,據說每天有早、中、晚三次集市,買賣十分興隆。此時莫高窟壁畫中出現了許多西域使者、商人、僧侶的形象,如45窟的《胡商遇盜圖》就是。

silkroad_g02.jpg

  宋元以後,隨著海上航道的發現和利用,陸上絲綢之路逐漸衰落。加之敦煌地區戰亂頻繁,幾番隔落,到明正德十一年(西元1516年),明政府遷徙沙州百姓至肅州境內,劃嘉峪關而守,敦煌被孤懸關外,曠無建置二百年,田園荒蕪,作為國際大都市的敦煌從此式微。

  踏入20世紀,隨著敦煌藏經洞震驚中外的大發現、敦煌石窟藝術及文物價值獲得高度認可及重視、敦煌學受國際學者重點研究,敦煌的人文、自然及文物景觀又再吸引四面八方的來客,敦煌又在古絲路上崛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陽光英文繪本讀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