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吃出來的毛病~神經性暴食症



蔡淑敏 營養師


十六歲的「小芳」,目前就讀高中,身高一六二公分,體重五十二公斤,外表清秀、甜美,自述近年餘來,每當晚上、獨處或有壓力時,總會無法控制地在短時間內大吃大喝,特別喜好甜食和油炸食品且常在狼吞虎嚥之後以手指摳喉嚨引吐。於是體重明顯變化,最重的時候六十二公斤,最輕的時候只有四十公斤。經精神科醫師診斷其病症為─「神經性暴食症 (Bulimia Nervosa)


在今日追求身材纖細、講求完美塑身的社會文化推動下,這種認知偏差的病態性文明病,有增加之趨勢,你我週遭是否曾見類似的朋友,他們在生理、心理會受什麼影響?以及飲食上的因應之道為何?本文將做一探討。


什麼是暴食症?


暴食症是一種飲食行為障礙的疾病。患者極度怕胖,對自我之評價常受身材及體重變化而影響。經常在深夜、獨處或無聊、沮喪和憤怒之情境下,頓時引發暴食行為,無法自制地直到腹脹難受,才可罷休。暴食後雖暫時得到滿足與安全感,但隨之而來的罪惡感、自責及失控之焦慮感又促使其利用不當方式(如催吐、濫用瀉劑、利尿劑、節食或過度劇烈運動)來清除已吃進之食物,企圖阻止體重增加,此種暴食--清除行為,通常在隱密下進行,若每週發生兩次且持續三個月以上,即符合神經性暴食症之診斷標準。


什麼人容易罹患暴食症?


神經性暴食症好發年齡以青少年女性居多,略晚於厭食症,盛行率為3﹪左右,其中有1/4的患者早期曾有神經性厭食症之病史。如同厭食症一般,舞者、模特兒、運動員等須重視外在形象以及完美主義者,是此疾病之高危險群。


生理、心理之影響


雖然神經性暴食症者常陷入暴食--催吐之惡性循環,但大多數患者仍維持標準或接近理想體重。由於反覆出現不適當的補償性行為而造成身體不良之生理效應,包括因自行催吐使胃酸逆流引起蛀牙、食道炎、唾腺腫大或因服用利尿劑、瀉劑導致低血鉀症、體內酸鹼不平衡等情形發生。另外此類病患也常伴有情緒不穩定如憂鬱、恐懼、注意力欠佳、缺乏自信或偷竊、酒精、藥物濫用及自殺等問題。


飲食對策


針對神經性暴食症之治療,以營養師的立場除了告知暴食後不當補償性行為可能造成之危險性外,希望提供下列方法以改善暴食症之問題。首先是建立正確的飲食及體重認知之觀念,第二:要求患者填飲食日記包括進食內容、地點及情境,以了解飲食型態和暴食情形,第三:養成三正餐定時定量之習慣,第四:準備低熱量的食物以取代高熱量食物,第五:避免患者獨自進食且進食時不做其他事情如看電視,最後可利用其他方法轉移非進食時間想吃東西的慾望如運動、聊天等。


雖然追求苗條身材,已蔚為時尚,但唯有善用正確的減肥之道--均衡飲食配合適度運動且持之以恆,才是最安全、健康的方法。


(摘自亞東院訊,891月)    



 神經性厭食症


簡介


        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 是一種主要發生於年輕人身上的進食障礙症。厭食症患者對體重增加與體形失調有強烈的恐懼感。缺乏足夠的營養會引起身體與精神健康問題,因此應及早治療厭食症。神經性厭食症常始於15歲至25歲,但也可發生於10歲左右的兒童及較年長者身上。90%的厭食症患者為女性,但亦有男性患者。神經性厭食症的普遍程度難以估計,但調查顯示,1%的年輕女孩(年齡為15至25歲) 患有此疾病。


 


症狀


 


        厭食症的主要身體症狀是因攝取過少食物而引起的體重減輕。患有厭食症的兒童的體重可能仍會增加,但低於同齡兒童的正常增長速度。其他症狀可包括胃痛、便秘或腹瀉;昏厥或眩暈;皮膚乾燥、粗糙、變色;毛髮稀疏、斷裂或脫落;因反復嘔吐時胃酸侵蝕琺瑯質而引起的牙齒問題;以及失眠或疲勞。患有厭食症的婦女常會停止來經。厭食症能延遲兒童與青少年的青春期,並造成身體發育問題。厭食症還能對人格與行為造成改變。厭食症患者對體重增加有強烈的恐懼感,並對自己的體形有著扭曲的見解- 正常、健康的體重會使他們感到緊張與恐慌。他們會變得抑鬱、內向或不安;情緒不穩定;對正常活動喪失興趣;過度運動;開始悄悄地嘔吐或服用瀉藥;或使用食慾抑制劑或利尿劑。病因 神經性厭食症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它是一種可能由多種生物學因素與社會因素引 起的複雜病症,包括:使自己苗條以便吸引異性的社會壓力、家族史(遺傳性)、人格類型與家庭關係。研究指出,壓力、艱難的人生經歷及成長時對性別的困惑也可能是厭食症的誘因。




診斷
         通常厭食症患者的體重比相應身高及年齡的正常體重至少低15%。診斷包括對心理與身體因素進行評估,當中可能包括鑑定患者對體重、食物、飲食及身體形象的態度。神經性厭食症的診斷很困難,因為大多數患者會否認自己患病,通常是由家人促使他們接受治療。此外,厭食症的嚴重程度在不同的人士之間也有差別。厭食症患者可能會因為停經、腹痛、胃氣脹或便秘等症狀而到家庭醫生處求診。治療 厭食症是一種嚴重而複雜的疾病,通常需要接受專門的醫療護理。患者通常以門診病人的形式在醫院接受治療。目的在於增加體重、恢復健康的飲食模式,以及糾正關於飲食、體重及身體形象的任何錯誤觀念。患者通常會獲提供認知行為治療(CBT) 等心理治療。為進食障礙而專設的求助熱線可提供支援與建議。有時候有些厭食症患者會非常虛弱而需要入院治療。在這種情況下,醫院會對其食物與液體攝取進行管理。還需要採用藥物治療因神經性厭食症所引起的其他疾病。在某些病例中還建議進行抗抑鬱藥藥物治療。


 


併發症


 


        厭食症婦女會發現自己難以懷孕,或者更容易誕下早產兒或出生體重低的嬰兒。而在青春期前或期間患有厭食症的患者,其青春期的某些身體變化可能會延遲或導致發育障礙。厭食症患者將來發生骨質疏鬆症(脆骨症) 的風險更大。厭食症還能使肌肉(包括心肌) 喪失力量,導致將來發生心臟病的風險增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陽光英文繪本讀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