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音樂廳 介紹  by Penny


兩廳院建築之美 影片來源:http://www.youtube.com/watch?v=0b26nmmjJQ4



 


*** 兩廳院建築之美 室內 (資料來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tje0-st1cE)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C%8B%E5%AE%B6%E9%9F%B3%E6%A8%82%E5%BB%B3


國家音樂廳,位於臺灣臺北市,屬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的一部分,為臺灣重要的音樂表演場地。與國家戲劇院合稱為「兩廳院」。


國家音樂廳造型採中國傳統明清殿堂式建築,位於中正紀念堂右側,隸屬於教育部,音樂廳的管風琴更號稱是亞洲最大的管風琴,建築外觀上擁有歇山式屋頂[註一],屋頂尊位為較次之歇山頂,歇山做成高低二層,增加活潑美感。    [註一]上半部為懸山或硬山而下半部為廡(ㄨˇ)殿的屋頂,歇山的等級僅次於廡殿,原來只准官署使用,後來也有部份民宅引用


建築造型


音樂廳的屋頂類似故宮之保和殿,尊位較太和殿略低,但與戲劇院相同為中國傳統建築外觀,深具傳統色彩,擁有歇山式屋頂、黃屋瓦、雕飾紅柱迴廊、及斗栱等皆展現出中華文化深厚的根基,門廳內有高達三層樓高的水晶吊燈。




音樂廳觀眾席共2074個席位,分為三層樓殘響控制在1.72.1秒,符合國際級標準,無論坐在哪個位子,都可以聽到舞台傳來的自然樂音,而不必透過麥克風這是因為觀眾席內的牆面樓座及地板都採用光滑設計,把較多的聲音反射出去,所以才能把聲音的殘響時間控制得恰到好處。


因應不同的音樂演出形式,如交響樂團合唱團等,音樂廳舞台設有16片電動平台,可以電動控制,單獨或組合升降,舞台上最多可容納150-200。而宏偉的管風琴則是國家音樂廳的另一表徵。管風琴被稱為樂器中的貴族,這座管風琴,是享有盛名的管風琴Flentrop公司製作,長14公尺,高9公尺,深3公尺,共有4172根管子,最長的管子將近5公尺高,最短的只有15公分,最粗的直徑有30公分,最細的只有1公分,有金屬及木管兩種,從製作船運到安裝完成總共花了近兩年的時間。




(資料來源:)當中國式建築遇上西洋音樂廳 | 擁有生命力的國家音樂廳


*** 國家音樂廳建築師: 楊卓成


*** 費時十二年 動員千人


*** 國家音樂廳的室型採鞋盒型設計



*** 隔音構造 專業音樂廳的大功臣 (空調供氣及排氣系統分布圖)



 


*** 2F 14排 21號 音質最佳位置




*** 4F 便宜好位置-學生最愛,經行家推薦經濟又實惠的好位置



*** 絕對美好、清晰,具世界一流的品質 by Leo Beranek


*** 設計重點 : 每個席位都能聆聽到直接音。


*** 遠眺兩廳院



資料來源:兩廳院 25周年歡慶  2011.10.31 ~ 2012.12.31


*** 基地的前世今生 清朝時是練兵場,日治時期是陸軍步兵第一聯隊與山砲隊駐地,守衛鄰近的總督府。 


*** 古典與現代兼具的藝術樞紐 中正紀念公園最初的構想是融合林肯紀念堂、泰姬瑪哈陵、天壇和中山陵等紀念性建築物的特色。但競圖獲選的楊卓成建築師提出的設計是以中式宮殿牌樓設計「大中至正」門(現「自由廣場」大門),兩側的大忠門、大孝門則採用蔣公家鄉江南形式的牌樓,從大門到紀念堂深度有四百五十公尺,由遠而近,深遠肅穆。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國家音樂廳演奏廳

·        地址:台北市中山南路211


·        網址:http://www.ntch.edu.tw


·        簡介:


·        國家音樂廳內設備有原木地板的主舞台,升降平台依不同的演出形態做適當的安排,面積可容納交響月台。舞台後方有荷蘭 FLENTROP公司製造的有4172支音管的大型管風琴,配合音樂廳的大小而設計,效果很棒。另外,整個廳內的音效設計及裝配皆屬第一流之水準,許多國際級音樂家到此演出,皆對國家音樂廳讚許有加。


·        「國家演奏廳」位於國家音樂廳的地下一樓。本身採絕佳的隔音設備,面積較為小巧,聽覺效果極佳,觀眾席共十七排,363個座位。
國家演奏廳則是小型室內樂團獨奏者精緻的演出場地。


 



 



 


 


 



資料來源: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264903


音樂廳解析/為了完美殘響 音樂廳機關處處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




國家音樂廳的管風琴可以吸音。記者陳柏亨/攝影


台北國家音樂廳近年來每逢晚上八點出頭,就會在廳內某處傳出巨響,日前邀華裔法籍的建築聲學名家、巴黎建築學院教授徐亞英會勘,初步找到元兇,認為很可能是廳內牆面木板,因當初是榫接掛上而非釘上去、經年代久遠或地震微微變形,才會在廳內開空調後,在熱漲冷縮下發出巨響。


雖然這些木板可能是異音元兇,可也別小看它們:它們和音樂廳許多設備一樣,看似平凡,其實都能改善聲音。


 


台北藝術大學音響學教授林宜勝指出,聲源發出時,碰到阻擋物體都會像打撞球一樣反射回去,偌大音樂廳供聲音反射的物體若不夠理想,會直接影響到殘響和「臨場感」,聲音或是散掉、或是嘈雜,總之不悅耳。


 


殘響是指聲源停止發聲後,聲壓及衰減至60分貝(dB)所經歷的時間。理想殘響時間依不同類型的音樂會甚至曲目而不同,以演奏浪漫時期交響樂來說,一般理想值是2.0秒。




「仕女圖」畫板則是反射板。 記者陳柏亨/攝影


「臨場感」則指直接音傳到人耳、與第一次反射回來的聲音傳到人耳兩者間的距離,理想時間約在0.02秒至0.05秒間,換算成距離是20尺至50尺,若直接音、反射音相距時間太短,聲音會顯得太乾。


如何創造理想的殘響時間與臨場感,成了建築聲學家的使命,國家音樂廳現在的種種設備,23年前正是由俄羅斯聲學家庫特洛夫設計,再依後來需要不斷改良。


 


像音樂廳牆上每塊木板,是為了讓每位觀眾聽到的聲音都差不多。木板朝不同角度傾斜,呈波浪、縐摺狀攤開;舞台斜側方大片大片的木板更明顯,都呈幾何型等距排開,為的是讓聲音撞上木板後,朝不同角度反射.若都朝同一方向反射,勢必有許多觀眾聽不到聲音。


 


樂迷來音樂廳聽國樂或室內樂,或許曾看過舞台多了幅畫著東方仙女彈奏飄飄仙樂的「仕女圖」畫板,那也是反射板。


 


兩廳院演出技術部經理曾文賢笑說,這塊他們私下稱為「月餅盒」的反射板,主要功能其實是後方的管風琴板。因為管風琴構造複雜,若空調不良,年久恐有裂縫,因此當初特地設計一塊板子保護管風琴,有古典音樂會時升起來,降下時能讓聲音集中在半空,改善聚音。


 


曾文賢指出,音樂廳舞台當初因考量也要供合唱團使用,大達270平方公尺,由於缺少反射物體,空曠舞台常造成交響樂團間不同樂器聽不見彼此聲音,室內樂更嚴重,甚至曾有鋼琴獨奏家覺得聽不清楚左手的反射音。有室內樂團用了「月餅盒」後,覺得聲音好多了。


 


但因為「月餅盒」視覺主題太強,通常還是國樂團使用。一來主題配合,二來國樂因為音量較小,又都是中高頻音、沒有低頻音,不加反射板,觀眾一定聽不清楚。


 


反射板太少、太多都不宜,音樂廳一樓(廳內稱二樓)後方因為有天花板,高度又低矮,結果聲音因為有太多反射,常「轟」成一團。


 


7年前,音樂廳開始舉辦爵士音樂節,由於爵士樂樂聲較快速、短促,所需殘響時間短,於是在此區塊的木板牆上加裝吸音板,降低殘響時間,結果不但爵士聽來效果好,聽古典的效果也改善,後來樓上有天花板的區塊也都加裝吸音板。


 


現在音樂廳辦爵士音樂會時,會用布幕掛在舞台四周,以增加吸音、減低殘響,算是最經濟的辦法。



理想殘響時間需視樂器而定


 


計算殘響的塞賓公式:T=0.161 V/(S *a


 


其中T是殘響時間,V是房間體積,S是房間牆面的總表面積,a是房間表面平均吸聲係數。雖然此公式在近年被認為太簡化,還是可顯現殘響與體積成正比、與吸音係數(包括人數)成反比的不變道理。


 


然而理想的殘響時間並不絕對,以國家音樂廳來說,一開始是為交響樂所設計,所以空場殘響是2.5秒,滿場殘響是2.02.1秒,如此演奏浪漫時期交響樂雖然合適,但若演奏室內樂或獨奏,殘響就顯得太長。隨著音樂喜好改變,未來音樂廳勢將有更多流行取向音樂會,殘響得更短,否則會嗡鳴不斷。


 



 


兩廳院指出,目前音樂廳舞台前方已加裝一些吊桿,將來可加裝反射板,如此即可藉調整反射板的數量與角度,來改變殘響,也配合不同樂器的指向性,以盡量配合各種音樂會製造良好聆聽效果,同時也希望改善音樂廳舞台過大、音樂家聽不見自己的問題。


 


目前兩廳院牆上木板為2公分左右,有專家認為稍薄,難以吸收低音,使得廳內低音常隆隆響,建議應用到56公分厚木板。



 


 

  



 

資料來源:


http://blog.xuite.net/zhaomingliu2000/Godgadasvara/14970601-%E9%9F%B3%E6%A8%82%E5%BB%B3%E8%88%87%E6%AD%8C%E5%8A%87%E9%99%A2---%E9%9F%B3%E6%A8%82%E3%80%81%E8%81%B2%E5%AD%B8%E8%88%87%E5%BB%BA%E7%AF%89


 


本書也介紹了世界一百座音樂廳與歌劇院,位於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上的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的國家音樂廳也包含其中,作者的評語是音響效果絕佳的音樂廳(但並不包含國家劇院)


音樂廳主要注重反響的時間(擁有反響的音樂廳被稱為活的音樂廳)原音重現而非透過電子麥克風設備傳達出已經失真的音效,




 


資料來源:


http://www.student.tw/forum200/thread148123.html


【分享】關於國家音樂廳


...


 


Leo Beranek的博士出版了一本名為Concert Halls and Opera Houses的書,


書中有一座音樂廳叫做Taipei, Cultural Centre, Concert Hall那就是台北國家音樂廳了,

這棟長方形的音樂廳有兩層座台天花板是箱格型,凹凸不平的側牆,這些都是能夠促進聲音在空間的擴散正是要有好音色的必配條件。視覺上與波士頓交響聽接近但較為寬敞。唯一的缺點是舞台太大(270平方公尺),對於小型樂團的合奏會有困難。舞台的天花板有音響遮棚的設計,可以將反射音一部份送到聽眾,一部分送回音樂家們。側牆的原理亦同。音響聲場的設計目標是殘響(RT60)時間要有2.0秒,這正適合演浪漫時期的交響曲。


再來是一些比較特別的設計,為了要減少聲音能量的損失,聽眾席的地板成台階狀,最後座比最前座高出3公尺,此地形坡度是以對數螺線(Logarithmic Spiral)記算取得,國家音樂廳按照字母順序排在倒數第3個介紹,卻第一次出現這種技術,這顯然是很新的技術。音樂廳沒有裝吸音材質,牆壁會吸收少許低音,意思也就是殘響時間低音不會高出中音域。


1987年開幕首演的樂團是美國克里夫蘭管絃樂團以及台北的兩個樂團,知名的演奏家有小提琴家史坦以及艾克斯、大提琴家馬友友。首演結束後史坦有個很驚人的發現,他們刻意留意滿席及空席時的音色,令人驚訝的是沒什麼不同,這是很了不起的技術Stern"We all found the acoustics of the auditorium absolutely wonderful, clearly world class."史坦認為這是世界級的音樂廳


儀器測量的結果,台北國家音樂廳的中音域殘響時間是2.02符合誤差範圍在0.1秒內,聲音延遲的時間(ITDG)29msec


總結,這是一個相當優秀的音樂廳,怎麼個優秀法,來比較一下就知道,大家知道著名的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吧,那可不是一個傑出的音樂廳,經過多次整修後依然有非常嚴重的問題(非常嚴重是作者的用語),他還在結尾附帶他認為可行的解決方法,他用了一整頁來寫卡內基音樂廳的缺點,也許有人會想問那為什麼卡內基音樂廳那麼有名,那我會回答那是紐約的一個重要的樂團社交場所,別的樂團來紐約演出基本上都會選擇卡內基,而且以前曾經是紐約愛樂的根據地,如果有天台北成為一個國際都市,那國家音樂廳也會變成知名音樂聽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陽光英文繪本讀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