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科動物簡介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熊科 Ursidae
貓熊亞科 Ailuropodinae
眼鏡熊亞科 Tremarctinae 
熊亞科 Ursinae
 
熊科是食肉目中的雜食性大型哺乳類,以肉食為主,也有少部分演化成以草食性為主,如大貓熊與小貓熊,目前世界最大的肉食性動物北極熊也是熊科動物,從寒帶到熱帶都有分佈。
常見的特徵有短尾、極佳的嗅覺和聽覺、五個無法收縮的爪,以及長、密、粗的毛。剛出生時,牠的大小與天竺鼠差不多,至少要與母親生活一年。有不少大型的熊科動物已經滅絕,目前大部分的物種也有滅絕的危機,包含全球暖化與過度的開發都使熊累面臨生存危機,尤其北極熊已經因全球暖化的結果可能於本世紀末滅絕。台灣著名的熊科動物則為台灣黑熊,目前野生數量量也不多。
熊有強壯的四肢,可以站立,但是牠們大部分時間還是用四足爬行。熊的嗅覺十分靈敏,視力比較差。牠們的牙齒是用來防禦和當作工具。牠們的爪子可以用來撕扯、挖掘和抓取獵物。
許多熊在冬天時被認為會冬眠;事實上,熊並不冬眠。在秋季,熊吃下許多東西,以便在體內積聚脂肪過冬。牠們的體溫只下降適當的量,而且很容易被吵醒。
 


貓熊亞科 Ailuropodinae 眼鏡熊亞科 Tremarctinae 熊亞科 Ursinae

 


 


 


愛吃植物的眼鏡熊:眼鏡熊又叫南美熊、安地斯熊,產于南美,是現在唯一分佈在南半球的熊,也是最愛吃植物性食物的一種熊,吃各種果、葉、根、莖,很少吃昆蟲,因眼睛四周有白圈而得名。眼鏡熊善於登高爬樹,通常獨自活動,偶以小家庭為單位,共住在一棵大樹上。
 




在分類學上,眼鏡熊是目前與大貓熊最接近的一種動物。




  

高度近視的亞洲黑熊:亞洲黑熊又叫狗熊、月熊,還有個俗稱叫黑瞎子。為什麼叫它"瞎子"?因為它天生近視,百米之外看不清東西,不過它的耳、鼻靈敏,順風可聞到半公里以外的氣味,能聽到300步以外的腳步聲。別看它外表愚拙,實際上機警過人。平時黑熊以植物為主食,在秋季卻大吃昆蟲等動物性食品,在體內貯存大量脂肪準備在樹洞裏冬眠。特長是爬樹、游泳。因為眼神不濟,所以練就了一身晝夜都行動自如的本領。亞洲黑熊分佈於中國、印度、俄羅斯、日本、蒙古等國。




 事實上,有名的台灣黑熊就是亞洲黑熊的台灣亞種,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種會做窩的熊類(資料來源,黃美秀昆蟲系演講)




台灣黑熊




台灣黑熊學名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布農族語:Duma)胸前的V字型斑紋是亞洲黑熊共有的特徵,是亞洲黑熊的台灣特有亞種,台灣黑熊目前現存族群數量不多,出沒於台灣中央山脈海拔1000公尺-3500公尺的山區,活動範圍可達50平方公里。早在1932日本探險家堀川安市所著的《台灣哺乳動物圖說》中,就已經出現台灣黑熊的圖版。










  •  




簡介




台灣黑熊是亞洲黑熊的亞種,是臺灣特有種的黑熊,在2001年被選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動物。是臺灣陸地上最大的動物也是唯一臺灣原生的熊。




由於近幾十年大量的土地開發與棲息地喪失,台灣黑熊的數量在下降中。在1989年依照台灣《野生動物保育法》這個物種被列為瀕危,牠們的分佈區域限制在海拔1000-3500公尺高的山上。




生物特徵




台灣黑熊極為強壯,體長120-170公分,肩高60-70公分,最重可逾200公斤。牠的頭呈圓形、頸部短、眼睛小、吻部很長。牠的頭約26-35公分長,頭圍約40-60公分。耳長8-12公分,牠的吻部形狀像狗,因此許多人習慣稱呼牠為「狗熊」。牠的尾巴短,通常不到10公分。身體覆蓋著粗,濃密而具有光澤的黑毛,在頸部的毛可以超過10公分長。牠的部末端是白色的,在胸口有黃色或白色毛呈V字型、或是弦月的形狀,因此英文中也有「月熊」(Moon Bear)的稱呼。




 生活與行為




台灣黑熊是雜食性動物,雖然牠們吃昆蟲、小動物、甚至腐肉,但牠主要的食物是植物,主要吃葉子、花苞、水果、植物的根。玉山國家公園所記錄的黑熊食物包括春天喜好肉質多的植物、夏天吃軟而醣類多的水果、秋冬則吃富含脂肪櫟樹的果實、胡桃。除了交配期需要照顧幼熊之外,牠們是獨居的,活動力強。




溫帶地區的亞洲黑熊不同,台灣黑熊不冬眠,牠們一天中平均有54-57%的時間在活動,夏天和秋冬會高達60%,春天約47%。春夏季的活動時間主要在白天,秋冬當櫟樹的果實多的時候,則夜間活動會增多。




台灣黑熊不僅會爬樹,也會游泳,牠們也許看來笨拙,但牠們奔跑的速度每小時達30-40公里,可以輕易超過人類。




即便黑熊可能具有攻擊性,但牠們極少在沒有原因的情況下攻擊人類。牠們被人類獵捕的歷史很長,也具有敏銳的嗅覺和聽覺,黑熊通常會儘可能避開人類。因為台灣黑熊非常稀少,現在野外已經很難發現。在有限的目擊記錄中,黑熊會撤離與人類相遇的現場。如果在野外碰見黑熊,最好的辦法是保持安靜和沉著的離開。維持距離而不干擾黑熊,對人與熊來說都是最好的策略。




 繁殖




台灣黑熊是獨居動物,除了母熊在哺育幼熊的時期外,牠們沒有固定居所。牠們的交配期很短,公熊尾隨母熊幾天,交配後牠們就各自回到獨居生活。母熊在3-4歲時發展到性成熟,公熊則在4-5歲,通常比母熊晚一年。交配期通常在六到八月,懷孕期則有6-7個月。因此小熊通常在12月到隔年二月間出生。




母熊每胎會生1-3隻小熊,並餵養幼熊約6個月,幼熊會跟隨母熊約兩年,直到下一次動情週期來它會驅離小熊。這形成台灣黑熊約兩年的繁殖週期。




瀕危的物種




19982000年共有15玉山國家公園的台灣黑熊被裝上無線電項圈,目擊黑熊的事件非常少,沒有證據證明尚有多少隻台灣黑熊存在。從1989年開始臺灣黑熊就正式被列入保護動物。但盜獵可能沒有因此禁絕,對台灣黑熊的危害依然存在。當年捕捉到的15隻黑熊中,由於盜獵陷阱,有8隻喪失了腳趾或是腳掌。




1989年起,台灣黑熊依台灣《文化資產保存法》列入瀕危動物,在國際上這個物種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附錄I,禁止國際間對這個物種任何產品與任何形式的交易,台灣黑熊也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IUCN紅色名錄》宣告這個物種已經很容易絕種。




目擊事件





  • 2009520日,東華大學學生劉曼儀、施金德在玉山國家公園瓦拉米山屋步道追蹤山羌時近距離目擊黑熊並加以拍照攝影。[1]

  • 2011710日,下午530分於台20205公里處,約海拔3400公尺高的南橫山區,民眾徐琇瑛及另一布農族青年目睹台灣黑熊,晚間7時,民眾胡森雄及養蜂場工人也發現黑熊。當日晚上約1010分,台鐵一五七次自強號行經新武呂溪橋疑似撞擊台灣黑熊,通報下一班一八一次自強號列車司機員高慶淵,經過同一地點減速慢行,發現黑熊坐立在鐵軌外側,他將列車暫停和黑熊對望,告知警方確定是台灣黑熊,警消展開搜尋。[2]由於當日天氣陰雨,僅於現場搜尋到排遺以及模糊腳印,迄今仍未發現黑熊行蹤。[



 




  




胃口極好的棕熊雖然叫棕熊,但是它們的毛色通常偏灰。棕熊遍佈亞、歐、北美三大洲,其中阿拉斯加棕熊最大,最重近800公斤 ,站立時有兩人高,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食肉目動物。而敘利亞棕熊卻很小,體重不足90公斤
。中國棕熊一般在200 -500公斤。棕熊的胃口可以說是好極了,葷的、素的都愛吃。植物、昆蟲、蜂蜜、魚類,甚至鹿、羊、牛、都能一概吃下,所以比較兇猛,槍法不好的獵手往往反會成為棕熊的獵物。
在電視「迪斯可非常」上常看到的坐守瀑布吃鮭魚就是阿拉斯加棕熊喔!




 




 




"吸塵器"過日子的懶熊"吸塵器"是對懶熊的嘴部功能的形象比喻。生活于印度和斯里蘭卡熱帶森林中的懶熊形象奇特,懶熊的體重可達300公斤 ,體長可達1.8米 ,長著一身黑色長毛,尤以肩上的毛最長。前胸有一塊V字型的白色或黃褐色斑。下唇長而善動,形狀像舌頭,沒有上門牙,嘴可以伸進昆蟲藏匿的縫隙中,像吸塵器一下把獵物席捲入口。懶熊的視覺極差,靠嗅覺和聽覺活動,所以它選擇了夜間出擊、白天酣睡的生活作風,於是人稱:懶熊。小懶熊常騎在母熊背上來來去去,寸步不離,這種母子感情大大強于其他熊類的母子關係。




懶熊常常在馬戲團里出現,因此也被稱作「跳舞熊」。




  




喜歡"假離婚"美洲黑熊:美洲黑熊分佈在加拿大及美國中部和東部的森林,別看它叫"黑熊",其實它的身體顏色有很多種,黑色、棕色、灰色……連白色都有,但是他們並沒有亞洲黑熊的V字紋。黑熊喜歡生活在森林和灌叢,如潮濕草地、山背頂、被燒過地區、河岸地區和山崩斜道。牠們也常出入在較潮濕硬木樹針葉樹森林。在冬眠後的春天,牠們會在南面的低斜坡覓食,之後在夏天搬到北面和東面的高斜坡。美洲黑熊常在6-7月份"娶妻生子",不過等小熊過完一周歲生日後,一家子便各奔東西,熊爸爸、熊媽媽也各自生活,看上去像"離婚"一樣,可到了下一年的6-7月份,它們就重婚,重新考慮生育下一代的事。  




不像棕熊,美洲黑熊較喜歡吃死了的生物,因此裝死對他是沒有用的!




  




冰山巨無霸—北極熊"冰山巨無霸"就是指北極熊,也就是白熊。北極熊是一種能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生存的動物,其活動範圍主要在北冰洋附近,而最南則可以在有浮冰出沒的地方找到牠們(現時找到牠們的最南點為加拿大詹姆士灣)。它們生活在北極的莽莽冰原上,體大兇猛,以獵取海豹、幼海象、幼鯨、海鳥、魚類為生,在北極地區是"土皇帝",幾乎打遍北極無敵手!貌似笨重的北極熊,行動十分敏捷,短跑時甚至能攆上馴鹿或北極兔。同時,它也是冰泳高手,游泳時速達10公里 ,潛水時間可達2 分鐘,在冰水中游上百公里不在話下,堪稱"半水棲獸類"。北極熊是生活在最北部、食肉性最強的一種熊。北極熊在春天交配,雄性和雌性的北極熊會短暫配對,其目的只是為了傳宗接代而非永久結合。雌性北極熊的懷孕期240天,北極熊的嬰兒通常會在早冬出生。北極熊一胎通常會有兩隻,少數一胎會有三隻,最高紀錄為一胎四隻。 北極熊是所有熊裡,吃肉最多的熊類。




 




 




攀爬高手--馬來熊:馬來熊又叫太陽熊或日熊,分佈于印尼、緬甸、泰國、馬來半島及中國南部邊陲的熱帶、亞熱帶山林中,是熊家族中體型最小的一種,體重只有60公斤 。馬來熊全身黑色,前胸通常有一塊明顯的"O"型斑紋,斑紋呈淺棕黃或黃白色。馬來熊頭部比較寬,口鼻突出,裸露無毛,呈淺棕或灰色,耳朵圓而小,位置較低。馬來熊舌頭很長,便於吞食白蟻或其他昆蟲。腳掌爪鉤呈鐮刀型,腳掌內撇。馬來熊的看家本領是攀爬,於是它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樹上,把家也安在枝葉之間。馬來能主要吃植物果、葉以及昆蟲和白蟻。夜間是馬來熊的天下,而白天它卻會悠閒地躺在樹上曬太陽。
 




 




黑白分明的大貓熊:大貓熊之前被分類於熊貓科或是浣熊顆,但近代的基因技術顯示,大熊貓接近熊科,而小熊貓與浣熊則被分類到浣熊科之中。熊貓體色為黑白兩色,生長於中國中西部四川盆地周邊的山區,是中國特有種。現在的大熊貓的臼齒發達,爪子除了五趾外還有一個「拇指」。這個「拇指」其實是一節腕骨特化形成,學名叫做「橈側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大熊貓的食物主要是箭竹。竹子的特點是一年四季都能茂盛青翠,而且各部分的營養成分大體一致,它們吃竹子的心和竹筍,有時也吃竹葉。但熊貓的腸子很短,也沒有供發酵纖維素的共生細菌。熊貓只能吸收吃下去的竹子的17%,而的食物雖然通過消化道很快,它們的利用率也有30%。這就使得熊貓每天進食時間長達10個小時以上。由於熊貓攝食的竹子種類很多,而它的棲息地又有很多種竹子生存。對於竹子周期性的開花死亡,沒有確鑿的研究證據表明熊貓會因此挨餓而危及生命。古時候有許多關於熊貓吃鐵的記載,熊貓還因此得名食鐵獸,這多發生在熊貓闖入人的居住地,它強勁的下顎足以咬下鐵鍋,但為什麼要吃這些東西就不得而知了。
 




成年大熊貓的發情期很短,尤其人工飼養後發情更為不易,一年裡雌性熊貓的發情期只有幾天,交配後就分開,由雌性單獨養育。熊貓在野外身手靈活,善於爬樹,遇到危險時奔跑速度很快。大熊貓常在冷杉的大樹洞裏生育,一胎產一子,有時產兩子,懷孕時體貌無明顯變化。出生的大熊貓幼子只有一二両重,呈粉紅色,與成年熊貓形態差別很大。由於熊貓以竹子為食,每天需要長時間進食來保證熱量的供給,在育幼期母熊貓也要離開幼崽2-4個小時外出覓食。



















超級明星動物---熊貓



文.圖/顏重威



牠身上到底有什麼特質,能散發出那樣迷人的魅力,使見到牠的人,沒有一個不喜歡的。這樣超人氣的明星動物,無論帶到世界的任何城市,都會引起轟動。您知道牠是什麼動物嗎?牠的體型壯碩圓胖,容貌並不猙獰可怕;牠的體色黑白對比,分配勻稱,呈現出簡單、純潔和不花俏的特色;牠的動作靈巧、逗趣而不粗暴;牠的性情純樸、憨厚,天真爛漫,無拘無束,從不主動攻擊人類;牠是素食主義者,嗜食竹類,少沾葷;牠僅分布於中國西部山區,喜獨立生活,不與人類攀交情、打交道;牠的種群數量稀少,目前不會超過1000隻。我這樣笨拙的描述,相信您不會有什麼感覺的,但如果您有機會看到牠,那情況就不同了。



 



1.貓熊吃竹子的可愛模樣



 




我所欲介紹的動物是大熊貓,也許您說應叫貓熊。其實叫熊貓或貓熊都沒錯。牠原來是叫貓熊的,因為牠的臉型像貓,身體像熊。但是在一次早期的展覽中,橫寫「貓熊」二大字,高掛在進門顯見的地方。然而當時人們讀標題如讀商號,習慣由右向左讀,於是就讀成「熊貓」。各媒體也就以熊貓之名介紹給大眾了。此後以訛傳訛,也就習慣叫熊貓了。其實從哺乳動物分類的角度視之,牠既不屬貓科,也不屬熊科。牠的科學分類歸屬,在動物界爭辯了一百多年仍未定論,中國科學家擬將其另立門戶,歸入熊貓科。




大熊貓站立起來的身高約160~180公分,跟一般人差不多高。牠的體重約在80~125公斤之間,身體圓圓胖胖的。牠最特殊的是手掌五指併攏,拇指旁還長出一個偽拇指,可以同人或猴子一樣,捉握東西,用於取食和攀樹。所以可以看到牠手捉拿竹子啃食,這是貓科或熊科動物所沒有的特色。此外,牠不冬眠,這與有冬眠習慣的熊科動物不同。大熊貓生活在山林裡,尤其喜歡有竹子生長的地方,這是因為牠的食物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陽光英文繪本讀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