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分享到新竹師大附小參觀蝙蝠展時拍的影片

但是因為天色昏暗看不太清楚

只見樹上有很多蝙蝠飛出

另外在網路上找到高頭蝠棲息在樹上清楚的影片分享給大家

新竹附小的蝙蝠統計下來約有600多隻

 

http://youtu.be/ODLB7mM2N1A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v=463524506991134&l=1985869482222118580

 

 

 高頭蝠棲在華盛頓椰子-蝙蝠科-東石生態館-20121001-賴鵬智攝高頭蝠糞便-蝙蝠科高頭蝠屬-嘉義縣東石鄉港口村中營-20121008-賴鵬智攝-1

新竹竹大附小蝙蝠簡介

學校的校門口前有八棵蒲葵樹,樹上來了許多的不速之客,經由師生的觀察才知道這原來是晝伏夜出的---高頭蝠,白天只聽到些許的吱吱差差聲,但每天早上打掃的同學卻是叫苦連天,因為蒲葵樹下的排遺數量很大,而且氣味不怎麼舒服,大量的累積後,形成了一股強烈的惡臭感,造成許多師生的排斥。

由一群好奇的學生和自然老師們發起了對蝙蝠的探究活動,經由專家的解說與介紹後,才知道高頭蝠是種具遷移習性的哺乳動物,夏季來台灣繁殖生活,冬季飛回熱帶東南亞國家過冬了。

同學們探究的時間正屬冬季,無法研究高頭蝠的生態習性,於是想要解決高頭蝠排遺在校園裡所帶來的困擾問題,最後,我們決定要探究高頭蝠的排遺的利用價值,運用到自然課程中所學得的對於各種生物與環境的影響?種菜時是否可以將高頭蝠的排遺當作有機肥料使用?昆蟲飼養土以及蝙蝠排遺土哪一種較適合來養幼蟲?…等問題的實驗性探究活動,經由一連串的操作,我們打破大眾對於蝙蝠的錯誤想像觀念,對『牠』和『排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了解,進而去研究這得來不易的不速之客---高頭蝠。

 

 校門口進來的蒲葵樹下,一直有個問題困擾著打掃的同學,在樹下不斷地有蝙蝠的排遺掉落下來,引發臭味,造成全校的師生只要ㄧ經過此處,就會摀起口鼻快速的通過,校方也請到相關專家到校園來協助處理,發現居住在此的蝙蝠學名叫做「高頭蝠」,蒲葵樹在台灣地區為一種野外高頭蝠的自然棲地,自然而然會吸引高頭蝠到此繁殖生活。排遺的問題困擾著師生,曾經我們用過水柱噴灑,試著要趕走高頭蝠,也曾經想砍到蒲葵葉的枯枝殘葉,讓高頭蝠無棲息之處(經由資深老師描述),最後基於教學及生態的立場上,學校暫時決定不打擾高頭蝠的生態環境,而採用沙土覆蓋蒲葵樹下的排遺,隔絕臭味的產生,這樣的狀況引起我們對高頭蝠探究的興趣,開始蒐集蝙蝠的相關資料,做為此次科學展覽的研究主題。

 

    在校園內不僅有高頭蝠出現在蒲葵樹下,經由同學們及老師們的觀察發現每回傍晚時分,校園內也會出現”黑影重重”,許多看似鳥兒的身影低飛在校園的空中,經由老師的介紹得之原來這些都是傍晚出來飛行捕食的蝙蝠,俗稱『家蝠』,偶爾在校園舊建築中的水管縫隙或較少人拉動的窗簾布幕中,也曾有蝙蝠的棲息,這ㄧ些和蝙蝠接觸的初體驗,往往會引發驚聲尖叫,原因是來自於大家對蝙蝠的不了解,而且對蝙蝠有很多疑問,因此,觸發研究小組想要仔細觀察並研究蝙蝠的念頭。

 

    我們收集了資料中發現在國中、小的校園科學展覽研究及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中,較少有對蝙蝠做介紹與研究,如此一來,更吸引我們對校園高頭蝠生態與習性的強烈好奇心,將同學們對於蝙蝠與吸血鬼的恐懼打破這迷思,運用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中所學的能力及校內現有的資源,來進行蝙蝠的研究與高頭蝠排遺探究的活動(配合六下生物與環境/永續家園、五下動物面面觀);試著把排遺當作有機肥料來實驗,比較不同動物的排遺對植物生長的影響(配合三下大家來種菜);當我們在挖蝙蝠排遺的時候,挖到許多雞母蟲,於是設計了雞母蟲養殖喜好土壤的比較實驗(配合四下昆蟲家族)。期待我們的探究活動能夠引起校園內師生們對於蝙蝠的認識與了解,其實牠們是很可愛的。

 

    經過科展的研究小組歸納舉出下列的幾個例子,試圖想要在這是探究實驗中,了解蝙蝠的相關生態環境以及對於校園高頭蝠的排遺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ㄧ、國內蝙蝠的研究與報導資料較少得知,且多數的人對蝙蝠有錯誤的吸血鬼觀念,種種問

    題讓我們對蝙蝠感到好奇想要研究且認識台灣的蝙蝠。

 

二、2011年至2012年為國際蝙蝠年,台灣的蝙蝠種類多樣性,想要藉由此次對校園高頭蝠

    的探究實驗,讓師生們真正了解蝙蝠的生態環境,在校園內推廣蝙蝠的保育工作。

 

三、替學校解決高頭蝠排遺惡臭的問題,試著找尋蝙蝠排遺可能利用的各種方法,根本解決

    環境惡臭的問題,並永續的維護校園的生態環境。

 

 

蝙蝠的種類

          蝙蝠是對翼手目動物的總稱,翼手目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 

      翼手目可以分為兩個亞目:大蝙蝠亞目小蝙蝠亞目,現生種共有19科185屬962種,

      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布遍於全世界。

          台灣地區約有80種哺乳動物,其中就有35種是蝙蝠喔!常見的有台灣狐蝠、東亞

      家蝠、高頭蝠、台灣小蹄鼻蝠、台灣葉鼻蝠、摺翅蝠…等。台灣的蝙蝠種類如下:

大翼手亞目

大蝙蝠科

台灣狐蝠、印度犬果蝠、棕果蝠。

 

 

 

 

 

小翼手亞目

蹄鼻蝠科

台灣大蹄鼻蝠、台灣小蹄鼻蝠。

葉鼻蝠科

無尾葉鼻蝠台灣葉鼻蝠

蝙蝠科

黃頸蝠、寬耳蝠、棕蝠、毛翼大管鼻蝠、金芒管鼻蝠、

台灣彩蝠、摺翅蝠、台灣管鼻蝠、姬管鼻蝠、隱姬管鼻蝠、

黃胸管鼻蝠、金黃鼠耳蝠、渡瀨氏鼠耳蝠、寬吻鼠耳蝠、

台灣鼠耳蝠、白腹鼠耳蝠、長趾鼠耳蝠、長尾鼠耳蝠、

絨山蝠、東亞家蝠、台灣家蝠、山家蝠、灰伏翼、高頭蝠、

台灣長耳蝠、黃腹高頭蝠、霜毛蝠

游離尾蝠科

游離尾蝠。

     共計2目5科19屬35種。

 

      (一)蝙蝠的起源與進化

 始新世的蝙蝠化石已經與現代類型相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時期。翼手目可

      能起源於類似食蟲目的最原始的真獸類。翼手目的動物在四肢和尾之間覆蓋著薄而堅韌

      的皮質膜可以像一樣鼓翼飛行,這一點是其他任何哺乳動物所不具備的,為了適應飛

      行生活,翼手目動物進化出了一些其他類群所不具備的特徵,這些特徵包括特化伸長的

      指骨和鏈接期間的皮質翼膜,前肢拇指和後肢各趾均具爪可以抓握,發達的胸骨進化出

      了類似鳥類的龍骨突,以利胸肌着生,發達的聽力等。

 

 


      (二)蝙蝠的外形特徵

 大蝙蝠亞目的蝙蝠視力好,眼睛大,主要依靠視覺來辨別物體;小蝙蝠亞目的成員

      通常視力退化,眼睛小,主要依靠回聲來辨別物體,有一些種類的面部進化出特殊的增

      加聲納接收的結構,如葉、臉上多褶皺和複雜的大耳朵。

 

      (三)蝙蝠的習性

 夜行性,通常為群體活動,可達百萬隻,有些溫帶地區的種類在冬季前會有遷徙行為,主要棲息於洞穴、樹洞、森林中,一年繁殖一次,妊娠約2-6個月,一次生產一胎。分佈在熱帶和亞熱帶的蝙蝠許多以植物的果實為食,它們的食量很大。約有70%的蝙蝠捕食昆蟲,它們通常發出超聲波探索獵物,多在空中捕食。蝙蝠捕食獵物十分敏捷,通過高速攝影發現,某些蝙蝠直接用口捕食,有些用翅膀攔截獵物到嘴裡,有的用尾膜像子一樣將蟲子舀到嘴裡,捕食方法十分多樣。蝙蝠的食蟲量很大,每個晚上能吃掉約蝙蝠自己體重三分之一的昆蟲量。 食肉的蝙蝠很少,可能有兩種假吸血蝠經常捕食齧齒類、小型鳥類蜥蜴,目前對它們的行為了解很少,也不能確定它們是否是主動捕食。的蝙蝠僅有墨西哥兔唇蝠索諾拉鼠耳蝠大足鼠耳蝠。食魚蝙蝠的特點是腿長腳大,趾上有鋒利的鉤形爪。捕食時多貼近水面,用超聲波探測小魚激起的浪花,伺機用腳抓住獵物。

 的蝙蝠在生活習性上與蜂鳥有相似之處。它們進化出適宜吸蜜的特徵,比如口鼻長且細,下顎驟然減小,有細長且延展性好的舌頭。在吸蜜的同時,蝙蝠也為植物傳粉,尤其是一些在夜間開放的植物(如葫蘆樹仙人掌等)。 

      (四)中藥中的蝙蝠

          夜明砂是中藥的一種,原名天鼠屎,生藥為蝙蝠類動物的糞便,具有清肝熱、散瘀血的功效,可治夜盲症

 

      (五)文化中的蝙蝠

          由於蝙蝠的「蝠」字與福氣的「福」字諧音,因此在中華文化中,蝙蝠是幸福、福氣的象徵,蝙蝠的造型也常出現在很多中華傳統圖案中,如「五福捧壽」就是五隻蝙蝠圍繞着一個壽字。然而到了現代由於吸血鬼電影的影響,金庸武俠小說青翼蝠王卻有邪氣和吸血的特徵,與傳統文化大幅相抗。此外古波斯也崇拜蝙蝠。在大航海時代發現吸血蝙蝠後,蝙蝠變成吸血鬼的化身。反過後來亦有位維持正義的超級英雄,借用了蝙蝠的名號的蝙蝠俠

 

      (六)人造蝙蝠屋

 由於傳統屋簷有木造的縫隙,利於蝙蝠居住及繁殖。然而近幾十年來,鋼筋水泥取代的原來的老房子,使得居住在人群中的蝙蝠數量逐年銳減,人造的蝙蝠屋可以讓蝙蝠有個新家,材質須以木造為宜。 此部分可以被證實,鋼筋水泥取代了原來的老房子,尤其是將原本老舊房子改建後,蝙蝠會再回到新房子,找到縫隙就定居下來。

 

 

 


  二、蝙蝠生態保育與重要性

    (一)回聲定位、冬眠及倒掛睡眠只是一小部分蝙蝠為人所知的天賦,其中潛水艇所使用的聲納及都卜勒超音波偵測器都是藉由蝙蝠的回聲定位習性所創造發明的。   

    (二)蝙蝠為大自然傳花授粉,傳播種子和控制昆蟲數量,例如:熟悉的榴槤也是蝙蝠幫忙授粉的,還有一隻蝙蝠一天就會吃掉上百至一千隻的昆蟲,這些都是被低估的生態貢

        獻,其實是很天然的殺蟲劑!

 

    (三)從森林到草原、沙漠到城市、從南到北,超過1200種的蝙蝠幫助維持全球的生物多樣性,使生態系統更為完整。

 

    (四)蝙蝠神秘且常被人誤解其皆具有吸血特性,在全世界蝙蝠的種類中,只有三種分布在中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中。蝙蝠是唯一真正會飛的哺乳動物為我們帶來甜美的果實、有益的農作產物,甚至是救命的藥物,醫學界發現,舐血蝙蝠的口水具有抗凝血的功用,未來可用在中風及相關心血管疾病的用藥,中國的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蝙蝠的排遺是一種中藥叫夜明砂,廣泛的被使用中。

 

    (五)蝙蝠對全球環境及福祉非常重要,卻有超過五分之一的蝙蝠物種正面臨生存威脅。在國際間於2011年至2012年訂定為「國際蝙蝠年」,喚起大眾一同與「保護野生動物遷移物種公約」和「歐洲蝙蝠族群保育協定」歡慶蝙蝠年,一同認識蝙蝠並參與保育工作。

   三、有機肥料-動物排遺的利用

     有機肥料又稱「天然肥料」,是以有機質狀態出現,由生物體有機物質自然腐化形成的。自然出現的有機肥料包括糞肥、泥漿蚯蚓皮屑、蚯蚓糞泥炭海草魚肥等。經工業製造的有機肥料包括混合塗料、海草提出物等。

然而蝙蝠的乾燥排遺是屬於一種中藥,因可治夜盲症而得名。其性味辛寒,入肝經。有清熱明目、散血消積的功效。主要用於肝熱目赤、青盲、雀盲、內外障翳、疳積、淤血作痛等證。常用量1—3錢。治小兒夜盲症可將夜明砂炒後,研細末和豬膽汁做成綠豆大小丸粒,飯前吃5粒。以豆鼓汁調夜明砂末塗腋部,可治療腋 臭。另外,其排遺也可當作有機肥料,為一種高經濟價值的肥料工具,在國外資料中,其價格頗高,一包可以賣到台幣十幾萬,受到有機農業業者的喜愛。此外,還有許多種的動物排遺也都被廣泛使用在有機肥料中,根據文獻資料整理後,例如:昆蟲中鞘翅目的甲蟲排出的便便,是天然無味的有機肥料,用其取代天然的肥料,花草樹木,枝繁葉茂;中國大陸四川研究人員,將貓熊的排遺當肥料,所種植出來的茶葉,稱之為「貓熊茶」,因貓熊的主食是竹葉,竹葉裡含有相同抗癌成分,加上貓熊消化功能不好,吸收到的營養 只有30%,有70%還在排遺中,用貓熊排遺養茶,就有防癌效果;台南專門養蚯蚓的業者,參考國外的網站,研發出蚯蚓排遺製成的肥料,稱作「蚓糞肥」,每公斤可以賣1百元,既環保,又帶來商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陽光英文繪本讀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